新浪博客

关于洋务派37郭嵩涛1

2019-11-14 08:12阅读:
关于洋务派37
——清史札记之三十四

我楚狂人
7郭嵩涛1
洋务派最具悲剧性的人物是郭嵩涛,其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它的思想太超前了。而超前者往往注定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甚至是被他处身的时代排斥的,哥白尼是这样,伽利略是这样,郭嵩涛也是这样。
郭嵩焘(1818—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1)仕途之始
郭嵩涛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
,咸丰四年(1854年)至咸丰六年(1856年)佐曾国藩幕,深得倚重。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为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同治二年(1863年)任广东巡抚,同治五年(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光绪元年(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光绪十七年(1891年)病逝,终年73岁。
郭嵩涛在湘军中有了接触域外文化的机会,更有对国势衰弱的切身体会,这些都对郭嵩涛日后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咸丰六年(1856年)年末,他离湘北上,到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在北京,他深得权柄赫赫的户部尚书肃顺的赏识。肃顺主张重用汉族官僚,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尤其重视。由于肃顺的推举,郭嵩焘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蒙咸丰帝数次召见。咸丰帝对他的识见颇赏识,命他入值南书房。咸丰帝还对他说:南斋司笔墨事却无多,然所以命汝入南斋,却不在办笔墨,多读有用书,勉力为有用人,他日仍当出办军务。不久,咸丰帝就派他到天津前线随僧格林沁帮办防务。
咸丰九年(1859年)年初,郭嵩焘来到天津。但与僧格林沁两人合作极不愉快。同年十月中旬,郭嵩焘又奉命前往烟台等处海口查办隐匿侵吞贸易税收情况,僧格林沁派心腹李湘作为会办随行。郭嵩焘清廉方正,严于律己,规定不住公馆,不受饮食,更不受礼。到山东沿海各县后,他认真查账,发现从县官到普通差役几乎人人贪污税款,贿赂公行,而且税外勒索严重惊人,超过正税四倍之多。他立即采取种种有力措施整顿税务,堵塞漏洞,并设局抽厘,这次税务整顿仍然大有成效,查整了一批贪官污吏,增加了政府税收。十二月底,僧格林沁以郭嵩焘未与会办李湘同办、未与山东巡抚文煜面商便派绅士设局抽厘以致民变为由,上奏要求弹劾郭嵩焘。咸丰十年(1860年)元月,郭嵩焘被迫离开山东返京,悲叹虚费两月搜讨之功忍苦耐劳,尽成一梦
关于洋务派37郭嵩涛1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