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关于洋务派58倭仁2

2019-12-06 07:42阅读:
关于洋务派58
——清史札记之三十四

我楚狂人
七、洋务派的敌对势力2
1顽固派2
同治元年(1862年)元年,倭仁升任大学士、官拜工部尚书。两宫皇太后因为倭仁老成持正,并且学问优长,特命他作为同治帝的帝师。倭仁缉查古代圣贤帝王的事迹,并且搜集古今名臣飞奏议,整理之后进献给同治帝,被赐名为《启心金鉴》,放置在弘德殿作为皇帝学习的教材。因为倭仁素来严厉持正,所以同治帝对其尤为忌惮。七月,任协办大学士;闰八月,任大学士,兼管理房部事务,旋授文渊阁大学士。
同治六年(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是近代中西文化的首次交锋。在这场争论中,倭仁是反对西学的主角,也正因此而使倭仁在晚清历史上以顽固保守著称。京师同文馆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重复。这里只说顽固派对同文馆的反响。

同治五年(1866年)底,恭亲王奕訢等正式奏请设立天文算学馆,拟从满汉贡生举人、进士、翰林和该各项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中招考学生,由总税务司赫德招聘西人在馆教习。就在恭亲王等人增设天文算学馆的举措顺利实施之时,顽固派已在酝酿抵制。同治六年(1862年)正月二十九日,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的奏折揭开了这场大论争的序幕。张盛藻反对科甲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认为这样就会使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的正途士人误入歧途。可是,张盛藻毕竟人微言轻,他的奏疏遭到同治帝谕旨的严厉训斥。
张盛藻的意见被压制后,倭仁亲自出场,随即卷入论争之中。他与恭亲王奕訢等针锋相对地进行了两个回合的论战。他从立国之本的高度立论,反对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担心变夏为夷,将问题的严重性夸张到有亡国灭种危险的地步。以倭仁的学养与地位,清廷自然不能等闲视之。在倭仁上奏的当天,两宫皇太后即召见倭仁,并把他的奏疏交由总理衙门处理。三月二日,恭亲王奕訢等上了一个长长的奏折,重申增开天文算学馆以招收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月十九日,奕訢等人上奏承认:此举之把握,本难预期,显得底气不足了。但他们并不甘罢休,于是抓住倭仁奏疏中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不必师事夷人的把柄,对倭仁反戈一击,要倭仁酌保数员,另设一馆。这个建议得到谕旨允准。这下可为难了倭仁。三月二十一日,倭仁据实陈奏、并无精于天文算学之人,不敢妄保。更使倭仁难堪的是,就在同一天,清廷还谕令倭仁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至此,双方争论已到白热化程度。朝廷的故意为难已使倭仁狼狈不堪,而奕訢等人在朝堂上的当面围攻更使拙于言辞的倭仁倍感羞辱。几经折腾,倭仁终于气得病倒了,于是,他托病坚持不去总理衙门上班,朝廷也无可奈何。倭仁与奕訢等人的正面冲突就此平息。
经过同文馆之争的打击,倭仁失去了部分兼差,但他仍以大学士的身份在弘德殿行走,可以更专心地做同治皇帝的师傅。
在同治九年(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清廷和总理衙门又以向列强屈服告终。作为京师士大夫清议的代表,倭仁认为:今日重罪守令以谢洋人,将来此端一开,何以立国?同治十年四月二十一日(187168日),倭仁因病去世。他在弥留之际的《遗疏》中,仍不忘要两宫皇太后勿忘庚申之变,要同治帝毋以诵读为具文,毋以《诗》、《书》为迂阔,表明倭仁一方面至死不忘国耻,另一方面他仍然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救国的惟一法宝。 光绪八年(1881年),河南巡抚李鹤年奏建专祠於开封,允之。
顽固派在郭嵩涛事件的表现,我已经在“郭嵩涛”条说过了。“爱国贼”于国无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关于洋务派58倭仁2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