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清代戏剧概述32清代戏剧的影响2

2021-04-10 07:34阅读:
清代戏剧概述32
——清史札记之四十八

我楚狂人
四、清代戏剧的影响2
2.清代影响后世的主要剧种
乾隆时期的四大徽班进京,花部大兴。虽然雅部受到了压制,但是花部各家都受到了极大鼓舞,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徐扶明〈乱谈乱弹〉一文研究指出,「乱弹」又名「鸾弹」、「烂弹」、「乱谈」,本来就是「乱弹琴」的意思。其系指花部腔调剧种之音乐风格较活泼嘈杂,取其花杂之义,不类清音。所以,在清代不论梆子腔、西秦腔、吹腔、二簧调、弋阳腔或时调小曲等,都有以「乱弹」一词作为代称或自称的例子。而据乾隆朝江、浙剧坛之地方戏代表总集《缀白裘》的记载,其标目「梆子腔」者,收录了昆腔以外的各式腔调剧种。故花部乱弹,彼时似又可名为「梆子腔」。但这是因为南北戏曲声腔交流所产生的过渡现象。此「梆子腔」并非「秦腔」,而是秦腔或西秦腔与昆弋腔交化后所衍生出来的新复合声腔,由安庆、扬州班子演出,下启江、浙乱弹之二凡和三五七。
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地方戏舞台上长期传演,例如徐石麒的《胭脂虎》,陈二白的《双冠诰》,朱云从的《二龙山》、《龙灯赚》,严铸的《蝴碟梦》,盛际时的《胭脂雪》,李调元的《春秋配》等。其中尤以《双冠诰·教子》一出的影响广远。戏写小妾**(王春娥)为夫守节,代抚二娘之子成人,后儿子与丈夫一起衣锦荣归,她得到双份冠诰的褒奖。这是一个着力宣扬封建教化的戏。
由于乱弹的空前繁荣,不论是历史悠久的秦腔、川剧,还是活跃于民间的滩簧、的笃板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清朝中后期直至民国,不但是京剧逐步被尊为“国剧”,更有很多新的剧种成长起来,如活跃于浙江民间的“的笃板”成长为风靡江浙沪的越剧,无
锡滩簧成为锡剧,苏州滩簧成为苏剧,上海滩簧成为沪剧,天津出现了评剧,此后百年的主要地方剧种无不得意于清代戏剧的这一剧变。
3.外来戏剧的影响之初
前些年,看到这样的资料片,那就是清代宫廷中拍电影的场景。这些电影“发烧友”中有光绪皇帝和他的爱妃珍妃。这就是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很深入。清代默念外来戏剧文化的影响已经开始。直至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文明戏”——话剧。外来戏剧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由此始。
清代戏剧的影响还在延续。(全文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