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东南互保综述1——清史札记补遗一

2021-04-11 07:45阅读:
东南互保综述1
——清史札记补遗一
我楚狂人
东南互保,我在“洋务派”之“张之洞”部分曾经涉及,后来又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再一次涉及,但是总觉得没有说透。这实在是清末一大重大政治事件,但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都忽视了,令人费解。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
所谓“东南”是指事件发生的地区,是指中国东南一带,具体是以上海为中心向内地辐射的区域,北至山东,南到两广,西至湖广,包括山东、江苏(含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十省。
所谓“互保”就是指中国这些省的地方政府和外国领事馆“互保”,中国有关地方政府保证相关地区使领馆和教堂、教民不受到义和团的攻击,而这些使领馆则保证外国军事力量不对相关地区进攻。
这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军事行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特别是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对外宣战的情况下发生的事件。地方政府不服从中央政权的指挥,单独与外国势力媾和,这从本质上讲,是一次分裂国家的行为。从这一点来讲,不能提倡,更不容许复制。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矛盾爆发的基础。这场矛盾爆发的基础在于清政府中枢和地方实力派之间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上的尖锐对立。慈禧为首的清政府中枢试图利用义和团对外国势力施压,取得讨价还价的主动权。而东南地方实力派则认为义和团纯粹就是乱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于是,慈禧中央对外宣战,被东南地方实力派认为是“乱命”。拒绝执行。所以,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候,东南地方实力派甚至有了慈禧、光绪帝后遇害的应急措施,推选李鸿章任“临时总统”,另立中央,收拾残局。也就是说已经到了最后摊牌的地步。
但是叫人玩味的是,危机解除之后,东南地方实力派与慈禧中央并没有扯破脸,依旧君是君臣是臣。东南互保的中坚与骨干张之洞还成为清政府残局最后的柱石。
由于我们从孙中山先生开始一直是正面肯定义和团的,这样对东南互保就很难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估。也许这就是我们的主
流历史学家很难对东南互保发表见解的原因。
今天,我们应该说客观公正研究东南互保的历史条件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