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第34章春秋第一霸(上)

2019-12-01 22:03阅读:
* 春秋五霸 *
历史进入春秋之后,诸侯列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争夺霸权的大幕,从此,“政由方伯”,诸侯霸主代替了周王,左右着政局的走向。
这些霸主,在历史上就被称为“春秋五霸”,大家都非常熟悉。
第34章春秋第一霸(上)
那么,第一位霸主是谁呢?
有人说,老师,当然是齐桓公了!
确实,我们的教材,一直都是这么说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并且说这是第一个版本,还有第二个版本,说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无论哪个版本,排在第一位的,可不都是齐桓公吗?
但是,渔父认为,这两个版本都有问题。
为什么呢?
我们来说一说。
第34章春秋第一霸(上)

首先是宋襄公。宋襄公在跟诸侯会盟的时候,在会场直接就被当时的楚成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给掳了去,当了俘虏,放回来之后,宋楚发生了“泓水之战”,宋襄公又惨败,死得很憋屈。你说,占尽优势的楚成王没称霸主,手下败将的宋襄公反倒榜上有名,不是很可笑吗?
再说秦穆公。秦穆公是位了不起的君主,这个我们以后也会说。但是,秦穆公的成就,只是称霸西戎,也曾染指中原,却以失败告终,“崤山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很惨,后来虽然打败了晋国,也不过是找回点面子,对晋国并没产生什么实质影响。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一个是春秋已经到了尾声,再一个,吴、越,都是东方局部小国,这两位王呢,也都是昙花一现,很快就结束了,影响有限。
讲到这里,有点像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思了,哈哈!
继续,那么,真正能称得上“霸主”之名的,只有三位,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如果再PK,霸主之名得到周天子正式承认、天下诸侯都认可的,只有两位,就是齐桓和晋文,既是霸主,又是诸侯联合会的盟主,无可争议。楚庄王呢?硬实力够了,但是软实力不行,别人不承认。
好了,说来说去,这第一位霸主,还不都是非齐桓公莫属吗?
还真不是!
这个人,远在齐桓公之前,就已大显身手,搅弄风云,曾经打败诸侯联军,箭射周天子,纵横天下,没有敌手,这样的人,不是霸主,谁是霸主?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如此牛人,为什么会没有霸主之名呢?
这个人,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甚至有点“窝囊”的过了几十年,原因是,他是一个——
* 难产的孩子 *
时间是公元前757年,即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的第十四个年头。
地点是郑国都城(今河南新郑)。
郑国国君郑武公的夫人武姜,难产,在过去,女人难产是非常危险的!不过结果还不错,总算幸运地生下来了,否则下面的故事就没法说了,呵呵!男孩,因为难产,父母给他取名叫“寤生”,姬寤生,就成了这个男孩的名字。
姬寤生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正是大周朝群龙无首之时。
有人说不对啊!那不有周平王在呢吗?
我的天!
周平王东迁洛邑,基本上就等于“净身”出户,一无所有,王室的旧族成员包括虢公他们,都在周携王那一方,“二王相争”,局势之乱可以想见。
此时的郑国,其实也是刚刚立国不久,就在洛邑的东边,地盘也不大,姬寤生的父亲,即郑国的国君郑武公身兼平王卿士,忙于政治周旋和战争,没多少时间管姬寤生。
姬寤生的母亲呢?
姬寤生的母亲武姜,乃是当时威震华夏的申国国君申候的女儿,申候,我们前面说过,冲冠一怒,直接就把西周王朝给颠覆了;这回,迫于形势,将女儿嫁给了控制成周势力的郑武公,申、郑联盟,拱卫周平王。
武姜的性格很怪,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因为难产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就是不喜欢姬寤生,只喜欢小儿子公子段。

我们说,母亲喜欢小儿子,也是人之常情,不奇怪,但是,凡事都有个度,武姜的这种偏爱,就是因为超出了度的范围,最终酿成了国家内乱、兄弟相杀的惨剧。
* 兄弟相杀 *
姬寤生生于宫廷、长于宫廷,从小接受的是贵族礼乐制度教育,父亲是王室卿士,长年征战,母亲呢,不管也不爱,姬寤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

因为武姜的偏爱,所以弟弟公子段从小就非常骄纵,武姜又在郑武公身边,不止一次提议立公子段为嗣,郑武公的反应,《左传》是“公弗许”,《史记》是“公弗听”,说明郑武公这个人是个明白人,大事不乱来,坚持立长子姬寤生为太子。
就这样,在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姬寤生顺利继位,是为郑庄公。
这时的郑庄公,多大呢?只有十四岁!没多久,母亲武姜就来找庄公,为弟弟叔段要封地(注:郑武公死后,公子段应称“叔段”)
武姜的要求当然是无理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孩子,面对强势的母亲,除了嗫嚅以应,他又能怎么样呢?
结果,郑庄公不得不将京邑(今荥阳东南)封给了叔段。
此后的事儿,渔父不准备详细去说,因为那样的话,就不是“聊史”而是“写史”了,相关内容,《左传》非常详细,乃是《左传》开篇之作,非常精彩。
总之呢,在母亲的撑腰下,叔段此后有恃无恐,野心越来越大,郑国几乎是路人皆知。
那么,年青的郑庄公对此的表现,则是隐忍不发,《左传》记载郑庄公曾私下里,对自己的心腹臣属讲过这么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味深长!
说明什么?说明郑庄公对武姜和叔段背后所做的一切,一直都在严密监视,洞若观火,只是时机未到,不能轻举妄动,但是暗中一直在做着积极的准备。
就这样,狂妄的叔段、“窝囊”的庄公,就这么过了22年!
终于,公元前722年,叔段觉得时机到了,与武姜里应外合,挑起了叛乱。但是,一切早在掌握的郑庄公,指挥若定,很快就平定了这场叛乱,叔段逃往共国避难。
* 结局,还算温馨 *
实话实说,郑国的这场内乱,武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郑庄公应对得法,王死国灭的惨剧很可能将再次上演。
所以,忍了几十年、恨极之下的郑庄公,说了句绝情的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跟母亲绝裂了。
第34章春秋第一霸(上)
但是,没过多久,庄公就后悔了,毕竟,我们说,血浓于水,《左传》里讲了一个“掘地见母”的故事,母子最终还是重归于好。2013年,国家大剧院据此制作了京剧《天下归心》,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演出也比较成功。
第34章春秋第一霸(上)
不管怎么样,也算是渡尽劫波之后、人性的回归,也让后世的我们,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在这摇曳的人性之光中,感到一丝欣慰。
但是,这样的日子还没安定两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殡天了,年轻的周桓王上台,新天子咄咄逼人,周边的诸侯也对郑国虎视眈眈,形成包围圈,郑国面临最为险恶的形势。
那么,郑庄公又将怎样化解这些危机,一展雄才呢?
咱们下回再聊!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