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江北第一“人祖”祭坛二起楼

2011-10-21 09:15阅读:
江北第一“人祖”祭坛二起楼

“二起楼”是江北第一人祖的祭坛吗?
“二起楼”难道是原始人类的杰作?
二起楼村为何“肥水不流外人田”?
“门当户对”到底是什么意思?
江北第一“人祖”祭坛二起楼

在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西南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座古老的石头村落——二起楼村,它依山而建,风格粗犷而不事雕琢,粗陋之中又极尽精巧。目之所及,手脚所触都离不开石头:小巷由石头铺就,墙由石头砌成,房子也是石头盖的。远远望去,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以恢弘博大的气势、古朴粗犷的气质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和心灵。走进村子,犹如徜徉在一座色彩斑谰的天然石头博物馆,浸润了几百年文化的石头凝聚着岁月的沧桑,也早已不再是那么的冰冷。

探石头堆砌的神奇村落
二起楼村虽然地处山区,但先人们对建房布局和街道设置却有明确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街宽约3至4米,巷宽约2至3米,这些窄窄的街道,大都建于明清,全为青石铺就,其巨细相间,高低俯仰,结解曲伸,纵横交错。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已被磨得细腻光滑,尤其在下雨天,经雨水冲刷竟熠熠闪光,更成为石头村一道难得的风景。 江北第一“人祖”祭坛二起楼

街巷两旁参差错落的石头垒墙,将无数石头房屋左右相连、前后相对,构成错落有致的石头村落。据村民说,村里造房有个传统,房屋都按自己的喜好修建,不请专家,没有图纸,更无框框,建筑史上一些传统的格调都得到了极致发挥。特殊的传统习惯和艰苦的自然环境,练就了村里男人高超的石匠手艺,将原本看起来不起眼的石头,凿斫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石水流子、石磨、石碾、石头缸,还有石台阶、石猪圈、石牛圈、石鸡圈。勤劳智慧的二起楼人就这样祖祖辈辈,靠自己的双手将伸手可及的石头修成梯田、雕成石器、盖成房屋,直至建成这个庞大的石头村落,至今看来,依然令人叹为观止!

叹石头铸就的建筑秘密
二起楼村以它天然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建筑风格成为颇具特色的泰西人文古村落,但隐藏在其中的建筑秘密也让人着实惊叹。
一密:石水流子向院内
说到颇具特色,先要说说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石水流子。寻常的水流子都流向街外,但在二起楼村的街上却不会发现水流子的影子,因为所有的水流子都引向院内。一个个精美的石水流子在末端拐弯90度,两两相对,下雨时,主房、厢房或者南屋房顶积聚的雨水都由水流子流向天井,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建筑上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以晋商和徽商为主,寓意积聚成本,防止财源外流。而在山东这样的建筑设计比较少见,也许这样的小巧思是与二起楼的贫水有关。
据村里77岁的老人萧思俊介绍,由于二起楼建筑在石头之上,素来打井不见水,贫水现象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所以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加之巧妙的石水流子,储存雨水以备家常使用。老人说,自打记事起就看见大人们到周边去打水,手提、肩挑、小推车推,长大后他更成为家里挑水的主力。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四清工作组在村南率领村民建成一个蓄水池,故名“四清池”,也算是近现代的文物了。
二密:门当户对今夕比
颇具特色的还有二起楼村大门的建筑结构,每个大门上都有相对而置的两个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此为“门当”;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有圆柱形珍禽雕砖,此为“户对”,这就是建筑学上所谓的“门当户对”。“门当”与“户对”最初是指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传说“门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辟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替“门当”,而“户对”则由于成对出现,又多是短圆柱形代表了人们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这也说明二起楼村除了特殊的建筑巧思之外,也继承了我国古代的建筑精髓。
其实,“门当户对”最初体现的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后来成为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所以逐渐演变成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在今天早已被人们忽略了其原来的意思。
三密:石头盖房不漏雨
一座长3.6米,宽3.4米,高4.6米,全部用石头砌成的二层石头小楼,被誉为二起楼村的标志性建筑物。它的构成全部采用石头干插垒成,没有借助石头以外的任何建筑材料,也没有其他粘合剂,就连楼顶也是采用石板递进出拱式,能防雨不漏。在这座二层小楼的顶部有八座突出的石垛,石垛中有隙望孔,楼顶中心竖立着一个石笋型的石头,底围长90cm,中围长75cm,高80cm,这被认为是一个图腾,即古人顶礼膜拜的石质男性阳具“祖”图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具是汉字“祖”的初始原型,远古部落的图腾多以人体五官和器官为之,西周以后,阳具图腾崇拜在大陆几乎绝迹,或弱化为象征性的器物。像这样的生殖器崇拜在中国北方极为罕见,因此二起楼石祖也成为江北仅存的石祖崇拜。另据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和金元时期,泰山前后是主战场,人丁不旺,特别是二起楼山区严重缺水,制约了人口的繁衍,建设图腾祈求子孙兴旺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加之泰山前一直有对灵石的崇拜,石敢当是突出代表,二奇楼的建设又是石祖崇拜的产物,这样说来,他和石敢当一样也成为辟邪和祈福的灵石。近年来,对石祖的崇拜又有返潮,一些外出的二起楼人不远从济南、肥城回家祭祀石祖,祈求人丁兴旺。
四密:众说纷纭猜来历
二起楼村以萧姓为主,说起二起楼村的历史,可考的最早记载来源于村中残存的清咸丰八年(1858年)的萧氏族谱碑:“盖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始祖彦自洪武,迁居泰邑西南乡萧家店,已数百年矣。传至十世敬祖,又迁居肥邑石屋庄建茔,村西建立谱碑,阅十二世明祖,迁居泰安邑二奇楼……” 江北第一“人祖”祭坛二起楼
但关于“二起楼”的历史,说法有很多。从二起楼村的房屋建设可以知道,建筑上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是晋商文化的产物,萧家碑谱也记载着萧家先祖是洪武年间移民来的,大约应该是明初山西大移民的结果,这也就印证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间古语。又由碑文可知,二起楼原名“二奇楼”,说明在萧家迁移来时二起楼已经存在,而萧家从明初迁居泰邑西南萧家店,十二世定居二起楼时间大约在清朝初期,根据明清对性器具的排斥可以推断,二奇楼应该建于明朝以前。令人称奇的是,二起楼神奇地将石祖崇拜这个原始崇拜的产物保存了下来,也使得二起楼又增添了一分原始村落文化的神秘感,就算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没人能够说清这其中的玄机。

谈石头背后的神话传奇
铁拐李求雨救村民
二起楼村东南的山谷中间分布着九口水井,九口井常年有水,而且井水清凉甘甜,据说许多生病的村民在喝过井水后会奇迹般康复。奇特的是水井的水面高度是超过山谷最低处的,也就是说,水是“地上悬水”,且九口井的位置像北斗七星的排列。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成仙之后,四处云游来到二起楼村,正赶上二起楼村大旱,看到无数的生灵渴死,铁拐李便前往东海请龙王降雨,可是降雨要按照天令执行,私自降雨是要被推上剐龙台的。龙王不敢下雨,可是也不能眼见一方百姓受难,铁拐李就给龙王出了一个主意,让龙王的九个儿子到人间每人给村民们挖一口井救急,龙王的儿子们便来到二起楼村,每一个人挖了一口井,救下了村民。因此,此山谷便被称叫“九龙沟”,村民为了纪念和感谢铁拐李,也把此沟称做“神仙沟”。
卦象排出石兵营
二起楼村依山而建,地势险要,不仅成为囤积兵马的大本营,也见证了许多精彩的战争。绕过九龙沟走向东南山鞍便有一个根据八卦阵而设计的古山寨——八卦兵营。 江北第一“人祖”祭坛二起楼
所垒石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因地形,用险制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可以用来驻扎军队,也可以用来围困敌人。当军队在里边驻扎时,外边的人进去以后也不会发现里面的军队,而敌人进去以后,不仅在外边的人对里边了如指掌,而且里边的人也永远不会走出来。据传咸丰十一年(1861年),捻军来到泰安肥城地域,路过二起楼村时与清军相遇,寡不敌众的捻军退居八卦兵营,清军不知道八卦兵营的厉害,擅自闯了进去,结果这一股清军就神秘失踪,再也没有出来。几经战火的八卦兵营如今已经破烂不堪,不过依稀可见当年的模样,间间石屋有序排列,无论从什么地方看都是按照八卦的卦象来建造的。
作者 刘传录 系山东水浒研究会副会长 泰安市区域文化通览(岱岳卷)学术主编
发表于泰安日报《金周刊》创刊号 揭秘栏目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