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中绢与绫的鉴别 2013-02-28 09:06阅读:742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1357511890 X 古代书画中绢与绫的鉴别 殷商甲骨文中,“纟”旁的字有过百;东汉的《说文解字》中收有“纟”旁的字267个。可见丝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席之地。 旧石器时代的伏羲,就懂得了野蚕茧的利用,而到了新石器时代的黄帝,已经开始了家蚕的养殖。夏代以前是丝绸生产的初创阶期,能够将蚕丝编织成简单的织物。从夏到战国末期是丝绸生产的发展时期,多种织纹和彩丝的织品出现。自秦代至清道光年间是丝绸生产的成熟时期,工艺日趋完善,手工机器进一步完备而且普及,生产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农工商体系。织物组织中的经显花向纬显花之过渡,在唐代就已经完成,基础的“三元组织”到了宋代也全部实现,丝织物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令世人瞩目。 丝绸可以细分为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绨、葛、呢、绒、绸14大类。其中绢的一些品种用于古代抄写诗赋、绘画、记载文献、书写经文等。中国最早的绢画目前是周穆王时的《八骏图》,这是见于记载的第一幅绢画。绫的一些品种则主要用于书画经卷的装裱。 绢是采用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的丝织物;绫是采用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的丝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