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古代中国女子青睐假发——首发《文史天地》杂志2018年第1期

2018-02-11 13:53阅读:
/李晓巧
(此文首发《文史天地》2018年第1期)

我国古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将头发与生命和父母,甚至文化传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见对头发的重视。从古以来,国人尤其是女子相当重视头发的保养和修饰,很在意自己的顶上风光。古代爱美女性青睐借助假发来一偿自己的爱美之心。
西周时期,妇女就开始流行梳头发高耸的高髻,这种风尚在春秋时期更甚。众所皆知,一个人的头发数量是有限的,如何确保能梳理出那种高高树立的发髻呢?——这个问题,没有难倒2800多年前的聪明女性。她们“摘遗发之美者缕束之,杂发中助绾为髻”,在自己的青丝中编入别人的好看长发而增加自己发型的高度,凸显自身的魅力。
古代中国女子青睐假发——首发《文史天地》杂志2018年第1期
(《周礼》图,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其实,周代统治阶段贵族妇女就戴假发,这在我国儒家经典《周礼》有明确记载:“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这里的“追师”就是王后的御用“发型师”。而“副、编、次”则是是取贵妇看中的他人秀美长发编入自己头发中而做成的三种假发髻。
在什么都讲究等级的古代,假发也分等级。“副”这种假发髻,最为高贵,“副”的意思是“覆盖”,要与王后本来的头发编在一起将头上整个儿全覆盖,不仅要给人端庄大气、浓密秀美的感觉,而且还要能承受份量,因为有六种王后专用的玉制的动物头饰要安插上去。“编”这种假发髻,略次于“副”,在打理时将他人的秀发与王后的头发混在一起编缠成她喜欢的样式,不需全覆盖,因为“编”假发髻不如“副”假发髻厚大,所以在上面插戴的玉首饰要少些。“次”这种假发髻是第三等,就比较简单了,御用发型师在给王后做发型时,依照取来头发的自然长短与王后头发搭配做成个假发髻,上面不插戴玉首饰,显得闲适一些。
古代宫廷的规矩多,既然“副、编、次”三种假发髻是分等级的,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三种假发髻是随王后出现在不同场合的。东汉大学者郑康成在《周礼注》中解释的很清楚:“副,王后跟随王祭祀戴;编,(王后)采桑养蚕时戴;次,(王后)燕居或见王时戴。”——周代王后的三种假发髻职责分明。设想一下,在2800多年前的周代,每天一早起来,王后的御用发型师必须仔细看好王后的日程安排,再汇报今日得做个什么假发髻。
汉代美女们追求时髦,爱“高大上”发型,“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高髻在当时也称为“大髻”,几乎都是由假发梳理出来的。汉代假发梳就的“高髻”的“高”的标准是汉尺一尺多,23厘米左右。西汉的假发,被称为剪牦蔮。《续汉志》中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以绦剪牦,蔮摘长一尺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这里面至少透露出三个信息:一是汉代假发所使用的材料,二是当时假发的制作方法,三是当时宫廷贵族女性也热衷戴假发。东汉郑康成称当时的假发为“假紒”。

古代中国女子青睐假发——首发《文史天地》杂志2018年第1期
(唐代女子发式图,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唐代女性也流行高髻。因为女性发型多变,假发髻得到普遍使用,人类毛发编成的假发供不应求,于是就采用木质、纸质的假发髻作为替代品,时人称为“义髻”。 唐代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喜欢着黄裙和戴假发髻。在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命丧马嵬坡,所以,当时有童谣唱道:“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既是对乱世的感叹,也是对统治者奢侈生活的讽刺,同时也说明了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女士为了美丽,是戴假发的。
宋代女性仍然以假发妆扮的高髻为美。《宋史》中记载:日本永延二年(988年)二月,日本和尚嘉因向宋太宗进献了很多日本的珍贵特产和工艺品,其中有一个“金银莳绘筥”——这个雕刻花草的描金画银的箱子里就装着两付造型高雅的假发髻“发鬘”。日本和尚为了向赵宋朝廷示好,当然得投其所好,所以他送来了当时很时髦的两付假发髻,这显然是为宫廷贵妇准备的。有句诗再现了北宋末年美女们头顶假发髻的倩影,诗曰:“门前一尺春风髻”。万物复苏的春天,娉娉婷婷的美女,一尺高的秀美假发髻。
接着来看南宋朱弁《续骫骳说》中的记载:“都下元宵观游之盛……又妇女首饰,至此一新,髻鬓篸插,如蛾、蝉、蜂、蝶、雪柳、玉梅、灯毬,袅袅满头。”——头顶上要簪插这么多金银玉石各式各样的首饰,仿佛一个首饰展示台,如果不是固定上去的假发髻,哪能承受的住?
明代方孝儒《送李宗鲁序》中有句话说:“发不足者,失髢则羞。”头发本来不多,一不小心,假发掉落了,当然是件很尴尬的事啊。但也说明了,当时戴假发是很普遍的事情。

古代中国女子青睐假发——首发《文史天地》杂志2018年第1期
(明代女子发式图,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顾起元的《客座赘言》中记载:“今留都(南京)妇女之饰……有冠,有丫髻,有云髻,俗或曰假髻”。他说得很直接,明代万历年间,南京妇女界流行“假发”。作为官员兼学者的他又介绍了明代“假发”的制作法:“以铁丝织为圜,外编以发,高视髻之半,罩于髻,而以簪绾之,名曰”。——这样高高鼓鼓的假发戴在头上,美女自然就显得很典雅。
清代康熙朝后,假发髻很流行,其制作法与前朝略有不同,依然用铁丝作胎,高达七八寸,缠上梳光的假发,缀上珠翠,戴在发际顶心,引人注目,有人看不惯,嫌其妖冶,称之为“柳树精”。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详细描述了清代扬州的“翠花街”的市容,特地提到了“扬州鬏勒”——扬州产的假发髻——“扬州鬏勒,异于他地,有蝴蝶、望月、花篮、折项、罗汉鬏、懒梳头、双飞燕、到枕鬏、八面观音诸义髻。”可见,制作假发髻成了清代扬州有名的手工业了,该地产的假发髻不仅制作好,琳琅满目款式多,而且戴起来很方便。美女们只要选中自己喜欢的假发,用发笄朝头上一固定,一个漂亮时尚的发型就成功了。由文献可以看出,清代手工业坊的假发无论是造型还是种类都超过了前朝列代,而商家的设计也必定是迎合了当时女性的审美取向和时尚潮流的。有人供应就表明有市场。看来,清代女子对假发是相当青睐的。爱折腾爱美丽的清代女子,可以多买几个假发髻,轮流换着戴,正是省心又开心。

古代中国女子青睐假发——首发《文史天地》杂志2018年第1期
(清代女子发式图,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最后说一说,历史上,用别人的长发制作假发还有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十六国时期后赵的“义阳公(石)鉴镇关中,役烦赋重;文武有长发者,辄拔为冠缨,余以给宫人。”(《资治通鉴》)这个石鉴是赵王石虎的第三个儿子,贪婪又荒唐,爱长发爱得疯狂,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属下官员的长发,都被他无偿“征用了,不是用来装饰自己的“官帽子”,就是赏赐给他喜欢的妃嫔宫女们做假发髻。自己的头发谁不宝贵啊?被他拔过长发的官员都又羞又怒,忍无可忍,一个官员悄悄拿着被赵长官拔下的长发向他爹赵王告了一状,众怒难犯,赵王只好把活宝儿子撤职。这个爱拔属下长发的石鉴后来继位为后赵的皇帝,但是只在位103天就被臣子杀掉了。
可见,即便是爱美,也不能损人。
(完)

敬启:
博客作者李晓巧,文史新著《历史是个圈》,即将出版,欢迎订购,九折包邮!联系方式:QQ1695095932,li_stone@126.com
我国古代婚配的“嫁妆”——首发《看历史》杂志2018年第1期专栏
《历史是个圈》遴选了文史作家李晓巧近年来的60余篇文史作品。所选文章特点是,将古代中国一些历史制度、历史惯例、官场作派与历史故事有机糅合,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
《历史是个圈》中的文章,既按照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又可独立成篇,在纸质的悠闲展读之间增长历史知识,享受历史的独有趣味,而且,文章力争做到史必有征,是一本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的历史普及读本。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将有售。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 金风阅天下

读历史 写春秋 阅天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