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鲁迅买房——首发《扬子晚报》

2019-02-19 16:45阅读:
文/李晓巧
(此文首发《扬子晚报》“微史记”专栏)

1919年,鲁迅先生39岁,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已经有八个年头,这一年,一直单身在外的他思谋着在北京买房安家了。

这年的年初,在绍兴都昌坊口新台门的周氏祖居由六房本家联合卖了分账,鲁迅的父亲早故,他很孝顺母亲,早就想把母亲、三弟接到北京来团圆,于是,他开始在北京找房子。看来看去,他看中了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11号的宅院。这是个三进院落的大院落,房屋多,正适合鲁迅他们弟兄三个和母亲一大家子人住,而且院子中还有一个小水池和许多树木,他跟好友说:“我取其空地大,儿童们好游玩。”而当时39岁的鲁迅并没有孩子,只是他的两个弟弟都已经有孩子了,喜爱孩子的他是为侄辈们考虑的。
鲁迅买房——首发《扬子晚报》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房子是好,鲁迅很中意,但是,要价也是不菲的,房价还来还去,最终价格是3500块大洋。鲁迅又粗略计算了一下,买好房子后还要修缮装潢,购置家具以及一些日用物品等等,至少还得花六七百块大洋,也就是说,买下这座房子到能入住,一共得四千多块大洋!按理说,当时鲁迅的薪水也不低,每月大概有三百大洋,一年多的薪水也就够了!但是,鲁迅的开销很大,作为周家长子,每月要定时寄100元给老家绍兴作家用,剩下的200元,要支付绍兴会馆的房租等日常用费,还要买书、应酬,所以,每月他真正积存下来的钱有限得很,如今一下子要四千多大洋,哪
里能拿的出呢?

当时,虽然二弟周作人也在北京,而且他们兄弟俩都住绍兴会馆,但买房子的时候,周作人去日本接老婆孩子了,三弟周建人在绍兴老家,于是,“长兄为父”,鲁迅首当其冲地负起了选房买房的责任。鲁迅和卖家定下了这套房子后,就立即和他去了警察厅报告备案,然后商议好了房款分三次付清,日期分别写明是:8月19日、10月5日、11月4日,三次付清后,才算房屋买卖成交,鲁迅才能拿到房子搬进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大的一笔钱款,鲁迅是如何筹措的呢?1919年的北洋政府,风雨飘摇,千疮百孔,机关、学校经常欠薪水,有时还拖欠三四个月,分批折扣发放。为筹房款,鲁迅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是用卖老家房产分得的款子支付首期,二是厚着脸皮向好友借债,三是向银行借短期高利贷款,还有,就是日夜地加紧写稿挣稿费。并且,鲁迅在工作、写稿之余,还要抽时间监督修缮房屋,安装水管、电灯,去市场选购家具。这一切,二弟周作人袖手旁观,好像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11月间,鲁迅终于修整好了八道湾11号的房子,其时,他一定是长长地舒了口气的,就其一生来看,在家族内顶门立户一直是他的信条,如今,能为全家人在北京城安家立户,这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情啊!紧接着,周作人一家和鲁迅都搬进八道湾11号的新房子住了。
鲁迅买房——首发《扬子晚报》
(初冬的金陵城街道,拍摄/李晓巧)

1919年12月1日,鲁迅请假回绍兴老家去接母亲、三弟一家以及他的原配夫人朱安来北京。在处理好了老家一切事务后,鲁迅同母亲、妻子以及弟弟等一行人于12月29日到达北京八道湾11号住宅,至此,天各一方的周家人,终于在鲁迅的努力之下团圆在了一起,偌大的一家人,使得北京八道湾11号的周家院子顿时显得生机勃勃。

房子买了,人住进去了,而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end)

通联:210092
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 新华日报社
李晓巧

敬启
博客作者李晓巧,文史新著《历史是个圈》出版,定价38元,欢迎订购!联系方式:QQ1695095932,li_stone@126.com
明朝太监与国家经济——首发《看历史》杂志2018年第5期
《历史是个圈》一书遴选了文史作家李晓巧近年来的60余篇文史作品,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所选文章特点是:将古代中国一些历史制度、历史惯例、官场作派与历史故事有机糅合,题材新颖,用生动的笔触陈述出来,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
作者多年学习研究中国历史,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在两百多家报纸杂志发表文史作品,诸多文章被省级、国家级报刊、新媒体转载,或编选入集。近年来的文史专栏有“国学专栏”“中国古代经济手账”“枕江谈古”等。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 金风阅天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