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呼伦贝尔城》续民族血脉、扬文化传承,鄂温克女人的长征传奇

2019-09-06 16:26阅读:
《呼伦贝尔城》续民族血脉、扬文化传承,鄂温克女人的长征传奇 有关鄂温克族的文艺作品看的不多。一是迟子建所著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再就是于上海电影节上连连夺奖的电影《呼伦贝尔城》。如果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以虚构的耄耋老妪自述人生经历,折射鄂温克人的百年沧桑。那么《呼伦贝尔城》则用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再现鄂温克族亡存绝续的传奇故事。获得金马影帝的涂们老爷子首当导演,拍摄起本民族的英雄佳话格外用心,让影片看起来荡气回肠。 《呼伦贝尔城》续民族血脉、扬文化传承,鄂温克女人的长征传奇序幕部分虽短暂,却让史诗质感扑面而来。土褐色清朝中叶版图影像,索伦部落抗击外侮的简介文字,俯拍下的广袤草原带出意境苍凉之感。起始阶段,一系列情节安排得有条不紊。将军扎撒布为国捐躯,遗
孀那丹、遗子萨雷接受册封。镜头匆匆一闪,长大成人的萨雷抢亲娶到心上人,新婚不久率领伙伴奔赴疆场。父母送儿打敌人,妻子送郎上战场,离别场面瞧着情真意切,也透出一股悲壮之气。 《呼伦贝尔城》续民族血脉、扬文化传承,鄂温克女人的长征传奇青壮男子悉数出征,戍边三年未归;老弱妇孺留守家园,经历生老病死。鄂温克族人口迅速下降的局面,让诰命夫人那丹决定带领育龄妇女们前往军营,为部落的繁衍生息而“取孩子”。于是,鄂温克女人团长途跋涉的求子远征,带着悲怆与诗意在镜头下徐徐展开。先是不远万里寻夫婿,后是孕育生命归故乡。她们行程上的一往一返,构成影片的叙事线索。几个年轻女人在军营与丈夫的生离死别,成为故事的表现之重。海列尔闻听朱烈阵亡噩耗,哭卧老公尸骸埋藏处;乌丽阿期待图欣保平安归来,可受伤夫婿死于其怀中;伊兰别眼瞧萨雷中箭受伤,流泪观看军医从夫君胸膛拔出箭簇。“我现在最怕的不是战争,而是我身边的人一个个战死沙场。”这萨雷对妻子所说的言语,道出战争的何其残酷。 《呼伦贝尔城》续民族血脉、扬文化传承,鄂温克女人的长征传奇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女性传奇。片中的鄂温克女人们绝对是令人敬佩的英雌。她们身上体现了女性真正的独立自主。留守家园时,她们纷纷扛起家庭的生活重担;为完成民族血脉的延续,她们带着勇气与信念上路,不畏路途遥远、不惧严寒天气、不怕疾病侵袭。所有这些在伊兰别身上显现的尤为明显。寻夫去路上,她脱离大部队,独自独自经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来到军营,只因其身中伤寒,不想传染别人。返乡归途中,她诞下龙凤胎后身体虚弱,拒绝留在驿站将养身体的建议,死也要死在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城》续民族血脉、扬文化传承,鄂温克女人的长征传奇作为片里的核心人物,那丹内敛隐忍又果断慈爱。男人们出征在外,她撑起了呼伦贝尔城的半边天;领导育龄妇女出走,她开启为民族生存与繁衍的壮举;跪拜祈求“长生天”,希冀所有鄂温克战士得到平安;对流落在战场失孤单孩子,送上慈爱呵护。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这些鄂温克人优点在其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当年以演《公关小姐》名满神州的萨仁高娃,在年近六旬之际,用扎实的演技,给那丹这一角色赋予女性光辉。而富有民族风情的影片虽将人口繁衍摆在重要的位置,但其核心主题展现的却是鄂温克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生命的态度、对爱情的渴望、对誓言的承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