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2022-09-14 21:40阅读:
穿越太行山(21)-- 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水花木,可唯独没有人类,女娲见状就按照自己的样貌,用黄泥捏出一个个小人,然后对着他们吹上一口气,泥人就变活了,由于捏土造人又累又慢,女娲就用柳枝沾着樟河的泥水,再挥晒到地上,泥点落地就成了一个个的人。对此,后来的一些帝王将相也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说法:说帝王将相和贵族们是女娲捏出来的,而那些平民百姓则是用柳枝甩出来的。
人类的出现让天地间充满了生机和欢乐,突然有一天天空露出了一个大洞,瞬间引起了山崩地裂、火灾遍地,一场大灾难降临人间,但人类一个个伤亡,悲惨的场景让女娲非常伤心,她决心拯救人类,于是她来到凤凰山(中皇山)炼石补天,最终终止了这场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女神,便在她“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宫殿,称为娲皇宫。
娲皇宫,在当地又称“奶奶顶”,被誉为“华夏祖庙”,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北约十公里索堡镇的中皇山上
,也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凤凰山。它始建于北齐时期(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是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途中休息的行宫。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重建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今天,娲皇宫被列入首批国家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涉县被称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女娲祭典之日,全国各地都会有很多人来此祭祖。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从小到大不知听了多少遍,直到2020年10月这趟自驾穿越太行山之旅,来到中皇山,才知道这故事的发生地竟然在这绵延雄壮的太行山中。
走过环境优美的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女娲补天取石的补天湖,以及现代人们举行各种祭祀和演出活动的补天广场,再就是一些清代建筑: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子孙殿、吕仙祠等。抬头远望,如同裙摆般山体的山顶壁之上一座座建筑高悬其中,那里便是娲皇宫山上建筑群和一批北齐时代的佛教遗迹。
秋意正浓的娲皇宫,补天湖秋波碧水,补天广场五彩斑斓,巍峨古老的建筑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让古老的神话与神奇的大自然巧妙融合一起,刚柔相济中多了几分柔美,还多了几分静谧,也多了几分神奇,同时也成就了一幅神密画卷。
下图:大寨村到娲皇宫路线图,走G207/S322/213,行驶到左权县附近看到路边指示牌写有“129师司令部旧址”的指示牌,也就进村看了看。原本想再顺道去往小荫沟村去看看“崖上人家”和黎城县境内八路军创建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可不巧的是“崖上人家”不知什么原因闭门谢客,“黄崖洞”景区升级谢绝入内,没有办法我们也只能无奈的离开前往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站在娲皇阁前俯览补天湖周围美景。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这两幅图来自网络):镶嵌在中皇山峭壁之中的娲皇宫主体建筑娲皇阁等古建筑。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七幅):娲皇宫景区美景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景区大门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四幅):景区牌坊和绿化带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山下建筑朝元宫,门两侧对联“慧目破诸闇(an),慈眼视苍生”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两幅):补天广场远观娲皇阁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两幅):山下建筑吕仙祠,创建时间无考,从院内几通碑石上得知,在清代嘉庆二十四年和光绪五年曾两次重修。之后一度遭到毁灭,夷为平地,1992年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吕仙祠,面阔3间,前出廊、硬山顶,殿内供奉吕洞宾和桃柳二仙。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三幅):山下建筑子孙殿,广生宫主殿,建于元末明初,供奉广生圣母、眼光奶奶、忌风奶奶、保姆、送子爷爷、糠疮奶奶、水痘奶奶、奶姆、催生奶奶。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两幅):山上的娲皇宫山门,它坐东面西,山门两边刻有一副对联,还挂着一副对联。刻联为“凤山名隆三岛,神仙势压十洲”,横批为“蓬壶仙境”。这里的“三岛”是指传说中的蓬莱、 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十洲”是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 分别是祖洲、瀛洲、玄洲、 炎洲、 大洲、 九洲、 流洲、 生洲、凤麟洲、聚窟洲,“十洲三岛”就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蓬壶即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挂着的对联上书“门可通天仰望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山峦低
由于山门前的路宽也就三米左右,再往后就是悬崖,所以拍照时也只有斜着拍了。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走进山门,北面有座小庙叫皮疡庙(图中最里面的小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供奉着皮疡王和鲁班二神。鲁班大家都知道,名曰公输般,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鲁国人,是木工匠们的祖师爷。皮疡王名叫张森,传说是东汉时河南汤阴人,因治愈当地流行的皮溃疮疡病,深受百姓爱戴,竞相捐资为其建祠立庙,奉之为神。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三幅):皮疡庙回身向南,石壁之中有一座刻有“古中皇山”的石碑,这是一处北齐凿壁古碑,古碑直接开凿在山石之上, 非常独特,再向前便是写有“娲皇古迹”的牌坊了。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穿过牌坊,在左手边的山体石壁上,是号称“天下第一壁经群”的摩崖刻经一号刻经, 中皇山摩崖刻经始凿于北齐天保末年(550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有六部经文分五处刻于崖壁之上,总面积一百六十五平方米, 共有经文137000多字,字体主要是楷体、隶书和魏碑,刚劲有力、飘洒自如的魏笔书法为世代书法家所酷爱,被誉为“银勾铁画天下绝奇”,其一号刻为《深密解脱经》,经高4.3米,宽3米,面积30.1平方米,经文字数达25000余言。中皇山摩崖刻经是我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成为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佛教早期典籍中极为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我国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变有着重大意义和极高的研究价值。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三幅):鼓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楼上置鼓,楼下悬挂女娲九大功德祈福钟,故又名祈福阁”。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穿过鼓楼就是娲皇宫主体建筑娲皇阁所在院落,院中鼓楼与主体建筑娲皇阁之间的东面山体峭壁上,自北向南依次有二号刻经、弥勒洞、三号刻经、释迦洞、四号刻经、五号刻经等北齐时代的佛教遗迹。弥勒洞(现叫蚕姑洞)、释迦洞是依山开凿的两个石窟,两洞之间相距不到五米,始凿于北齐文宣皇帝高洋时期(550--559 年),为娲皇宫最早的建筑之一,开凿年代略早于摩崖石刻。
弥勒洞现在已改叫蚕姑洞,是因为在这里成为女娲皇娘娘的领地后,原有的佛教造像亦被冠以女神头衔,里面供奉的弥勒菩萨便被称作“蚕姑娘娘”。蚕姑奶奶又名蚕神,马头娘,马明菩萨,是掌管天下农桑的神仙。在我国古时候,蚕桑在生产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地方建有专门的蚕姑奶奶庙、蚕姑奶奶神殿,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
释迦洞现在叫眼光洞,其大小、形制与弥勒洞相同。内中有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在这里,释迦像也被易名他称,被奉为“眼光奶奶”。眼光奶奶也就是眼光娘娘,全称'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是道教碧霞元君御前女仙之一,据传她能治疗各种疾病,能令众生消除眼疾,明是非,辨善恶,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
下图中山体石壁上自左向右依次为二号刻经、弥勒洞、三号刻经、释迦洞、四号刻经、五号刻经等北齐时代的佛教遗迹。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七幅):娲皇阁,它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坐东朝西,是建在北齐“三石一室”之一的石窟洞顶之上的一座四层阁楼,它高23米, 阁背紧倚悬崖,建筑的背面以九根铁索将楼体系在岩壁的八个“拴马鼻”上。据说游客上满时,楼体摇晃前倾,铁索即会拉紧绷紧,故娲皇阁又有“活楼”、“吊庙”之称,堪称神奇,比山西恒山悬空寺更有悬空之意,央视《地理中国》在2017年曾专门组织科考队对此活楼进行考证。
娲皇阁,第一层是拜殿,拜殿是专门为众人朝拜娲皇圣母所建, 面阔五间, 进深三间,上悬“华夏始祖”匾额。拜殿是一个天然石窟,最初石窟外只有神庙三盈,明天启6年(1626)为烘托主体建筑的高大宏伟,在石窟外券起了进深两间的石条宝券顶,并在宝顶上建起三层纯木制结构的阁楼。 拜殿之上的三层楼阁依次为清虚阁、造化阁、补天阁,每层都有一尊女娲娘娘泥塑。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娲皇阁后背与石壁间的九条铁链。由于娲皇阁上面的三层阁楼像积木一样搭建在石条之上,没有深厚根基,与后背的山崖又没有任何连接,当阁楼上站的人多了,外力增加,楼身失衡就会前倾,非常危险,为此,工匠就又在其后背拉起了九根铁索链,一头系在崖壁的八个拴马鼻上,一头系于阁楼的后墙柱子上,当楼体受外力前倾时 ,铁链就会绷紧拉直,拉住楼体,当阁楼人走外力消失,楼体受力均匀,楼体就又恢复原状,故又有“活楼”、“吊庙”之称,聪明的工匠巧妙的利用了木材具有抗弯曲变形能力,使娲皇阁在这里挺立1400多年而屹立不倒。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娲皇宫最南端是钟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其中悬挂着一口明代八卦铁钟。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两幅):登中皇山途中拍的石刻。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去娲皇宫途径的隧道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八幅):去娲皇宫途径的左权县西河头村129师司令部旧址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中共冀豫晋省委特委杨秀峰同志旧居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129师供给部染坊旧址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西河头村129师司令部旧址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重要会议旧址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三幅):去娲皇宫途径的小荫沟村“崖上人家”,可不知什么原因“崖上人家”闭门谢客。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下图:黎城县境内八路军创建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可“黄崖洞”由于景区升级谢绝入内,我们也只能在这里打个卡,继续前行了。
穿越太行山(21)--娲皇宫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