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清末民初铁岭“年”

2024-02-06 18:31阅读:
清末民初铁岭“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末民初,作为省北第一大商埠的铁岭古城又迎来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
清末民初铁岭“年”
“小孩小孩不用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了腊八粥,年就近了。一进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张罗过年了,杀猪宰羊,忙着采购鸡、鱼、菜蔬、水果各种年货。这一个月最忙的是商家,各种年货摆满柜台,生意十分兴隆,平日里百姓舍不得花钱买的“白糖、红枣、水烟、茶叶、粉料、胭脂”等都变成了抢手货。当时的铁岭,“年节各商号自旧历十一月起均高悬卖神纸红货俱全招牌,街市大小床摊星罗棋布,有出售神纸者、有出售各种食物者,不胜枚举。乡民购买,肩荷车载,人声嘈杂,街市热闹非常。此外久已冷落之大小丝房(注:布匹百货店)顿现应接不暇之势,民众购买者街为之塞。”
清末民初铁岭“年”
不仅商家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外,各行各业也都不消停。“本邑西关清乐茶园坤伶等亦循俗于今昨两日纷纷往各机关叩节以便邀赏”,就连大小平康里的妓女们也都打扮的花枝招展,成群结队往各机关商号拜年,
希望在过年期间多多照顾她们的生意。年关讨要欠账的工、商各号的掌柜、伙计也四处奔走,争取在年底前把欠账要回来,“讨债声闹穷声不绝于耳”。铁岭城还有个习俗:“每逢除夕穷人沿门分送财神”讨赏,此去彼来,络绎不绝,成为古城过年的点缀。
一首耳熟能详的民谣形象地道出了过年的忙碌:(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祭灶,灶王爷上天日,据传说,灶王奉玉帝之命,长驻各家,凡一家之中所言所行都在这一天上天庭向玉帝汇报,怕灶王上天说坏话,买些用黄米和麦芽制成的粘粘的灶糖,粘住灶王的嘴。),也有说“祭灶天”的;二十四扫房子(打扫卫生),也有说“写大字”的,写大字即写春联,家家过年要贴春联;二十五磨豆腐(水豆腐、豆腐脑、豆腐块、冻豆腐,一直吃到出正月。);二十六杀年猪(白肉血肠饱餐一顿,再吃肉要等三十儿除夕了。);二十七宰年鸡(宰一只大公鸡作为祭神的供品);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供神之用);三十夜晚熬一宿。
清末民初铁岭“年”
除了预备过年的吃喝,家家要打扫卫生,将屋里、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俗称:扫尘。但房檐下的冰溜子不要打掉,要留着,“檐雪不能扫,留映寒窗白”,更多了一种情趣。
清末民初铁岭“年”
过年与平日不同,为了喜庆吉利,屋内少不了要贴几张新年画的,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堆金积玉”、“富贵满门”等,企盼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铁岭城里的小商贩为迎合民众的心理,在东关小桥子南、高台庙前和城里关帝庙前的街市热闹处开设了画棚卖画,购买者、观赏者十分踊跃。除了买年画,在门上贴春联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年前,街面上代人现写春联、售卖春联的生意也特别的好。铺开喜庆的红纸,饱蘸浓墨,书写着:四时吉庆、五福临门;出门见喜、进门得财;天增福禄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一和二气三阳泰、四时五福六合春等吉祥对句。除了门上要贴春联,就连家里的马厩、井沿也不拉下,都会贴上如: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井泉龙王、滋润群生的对联,有的还会在家中的器具上贴上“福”字。春联一般庆祝祥和之词为多,但也有脱俗戏谑之语令人捧腹,报纸上曾经登载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是:“爆竹一声撵出穷鬼去,踢三脚,打三拳,妈拉巴子,伊快滚吧!这几年弄得我水裆尿裤。”下联是:“薰香三炷接进财神来,作个揖,磕个头,阿弥陀佛,你可来了!从今后保着咱大马金刀。”同样表达了人们对明天的企盼。
清末民初铁岭“年”
官府按照昔日的规矩,过了腊月二十三,县里的“大小衙门均行封印之礼,封印后,各衙门即不甚视事,遇重要事件仍行办理,但不到开印之日不准用印,惟于封印之前先印空白公事纸若干张,以备临时办公之用。各衙门均有送年礼之忙碌,至除夕皆悬灯结彩以点缀新年。元旦日,各属员吏役等均与本上司叩年喜,文武官员先后赴各衙门叩年喜拜年,过正月二十三方开印视事。”
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公历,将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原来的农历新年更名为“春节”。但老百姓祖祖辈辈过旧历年的习惯已成自然,“虽民国改行阳历不过政界于表面上阳为奉行于实际上人民仍过阴历新年”,而且“本邑习俗多半趋重旧历新年而视阳历年则淡如也”,因此上,到了“春节”,铁岭人仍照“年”样热闹着过。
到了“年三十”,这是旧历年最后的一晚,又称“除夕”,辞旧迎新的“过年”正式开始。家家悬灯结彩、张挂神像,一家男女老少穿着整齐,共同祭拜祖先(一般平民多于年节时供奉宗谱),吃团圆饭。这一晚照例是人人不能睡觉的,这称之为“守岁”,此时此刻,有的人包饺子、有的人聊大天、还有的在打牌消磨时间,都在等待着夜半子时的到来。
其实除夕晚上的讲究还是很多的,如:1,不许黑夜外出,因诸神下界,怕有冲撞;2,不许吵架拌嘴,以求一年和顺;3,不许说不吉祥的话,多说好话,以图顺利;4,脏水不往外倾倒,扫地时要从外往里扫,意思是千万别把财宝泼出去、扫出去;5,洗脚、洗脸,穿新衣、新鞋以示庆祝,“特别是女人还必须穿上绣花缎面的尖口红色鞋”。总之,新年伊始,什么都要新,为的是图个吉利罢了。
子时一过,新的一年元日来临,大家小户焚香门外,争先恐后燃放鞭炮,喜迎财神爷。接过财神后,饺子下锅,因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此时的饺子叫“元宝汤”。随后,晚辈向长辈拜年,跪拜叩头,说了拜年话,每个孩子都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多少不等的压岁钱。
清末民初铁岭“年”
祭拜完天地神祗,出迎过财喜贵诸神,天也破晓。据旧报记载:“到了正月初一,俗语叫做大年初一,出门拜年,历访各亲戚朋友宗族处叩拜。年纪大的老年人在家留守坐镇,以便应酬来客,出门拜年的人一出家门便照着财神所在的方向走去,例如,财神在正南,所要去的地方都是正北,只好先往正南走出很远,然后折回转向正北,谓之迎财神也。年青的人手内持香,见着小庙就要插香叩头,以示不怠慢诸神仙,沿途放高升炮以示吉利,到了某家,照老规矩先在祖龛前跪下叩头,没有供奉的向财神叩头,不供财神的,便向灶君叩头,倘若遇着信教的人家,向老年长者叩头,讲究一些的人家会在地上铺上叩头席(五尺见方)席上铺上红毡,次一点儿的只是席子一领,再次便是旧麻袋、破口袋了,有的就跪在黄土平地上叩。年青位低的叩完头,屁股还未沾上炕沿,便得告辞了。有些有身份的、年岁较长的来客,主人便要请到客室品茶吸烟,闲谈一番,恭敬送出家门。”元旦日到邻居、朋友、亲戚家道贺拜年,相见时双方鞠躬,也有两手高拱,打躬作揖的,双方都会说上几句“见面发财、新年大喜”等吉祥客套话。“除夕接神辞岁元日之迎喜拜年满街中之熙来攘往者皆是”。

清末民初铁岭“年”
该接的接了,该拜的拜了,以后的节假日子里就是相互聚会,或吃或赌,休闲娱乐了。白天,街上的秧歌、龙灯、跑旱船、舞狮子、太平车、高跷会等一拨接着一拨。在铁岭城内,商务会消防队的旱船、狮子;南关回民的龙灯;西关清乐茶园的太平车及成衣、画匠同乐会的秧歌队非常有名,年年引导游行,观看的“商民则燃放鞭炮以示欢迎”。“夜里彩灯互照,锣鼓齐鸣,秧歌演唱,银花齐飞,红男绿女别有一番热闹”。“广裕街平康里及三道街各等妓馆均于旧正三日开张,民众莫不三五成群结队赴各妓馆猎艳,而妓女迎张送李忙碌非常”,“各界人员无所事事多半涉足戏园以资娱乐本邑西关清乐茶园每日颇热闹”。按照旧日习惯,“初六日为商家照例开市之期是日早四点钟起至八点钟止鞭炮之声隆隆然各行商家悬灯结彩彼此互相往来贺喜尚无关闭之家一时欢天喜地人声鼎沸甚盛事”。商家开市后,商铺开门迎客,大街小巷就更加热闹了。城里关帝庙前的露天市场和庙内“每届新年一般卖玩耍之小商罗列,游人如蚁,颇形拥挤,异常热闹。”纷纷前来赶庙会,尽显喜庆的气氛。
清末民初铁岭“年”
辞旧迎新过大年,表达了百姓对新的一年生活幸福的渴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