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宋代和田羊脂玉天狗小考

2015-08-25 14:15阅读:
宋代和田羊脂玉天狗小考
北京图文、肖兴义
宋代和田羊脂玉天狗小考

近日在圈内藏友那有幸目睹一件与众不同的玉质雕件--天狗,不但玉质温润,凝如羊脂,而且造型奇特,雕工简炼,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有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据为已有的感觉。
藏友告诉我,这是他收藏众多玉雕件
最喜欢的一件,平时秘不示人,更不要说转让了。据他讲,此件天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造型新颖,独特,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同类器物。二是材质取和田羊脂玉制成,温润,凝如羊脂,十分珍贵。三是天狗又称御狗,寓意好,是王侯、皇帝御用把玩、佩带之物。四是年份久远,宋代资料及绘画作品中有类似描述。听完他的介绍让我将信将疑,陷入无尽的思索之中。一连三天,我查阅了手头上的国内外相关资料,结果证实了友藏所说的“四个特点”基本属实,这一回我不但对天狗相关知识有了深层次了解,对他持有宝物更加刮目相看了。

在众多的动物中,狗与人类的关系尤为密切,除了狩猎、做宠物外,在中国它还是“十二生肖”之一,南朝诗人沈炯曾专门写有《十二属诗》,内有“狗其怀物外”句,可见在唐以前狗就进入了十二属相。十二生肖究竟源于何时已难于细考,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被人们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其中详细提到了十二生肖。据清人赵翼考证,此俗原起于北方少数民族,后流传入中原,后汉时民间已开始使用。从国内各地唐墓中出土的许多十二生肖陶俑不难看出,至少在唐代十二生肖便已广为流行于民间。
宋代和田羊脂玉天狗小考
宋代和田羊脂玉天狗小考
自宋代始花鸟画获得空前发展,皇家画院极盛,追求精工写实,动物画这时得以独立出来,单独的犬画开始出现,现藏于北京故宫的宋李迪《猎犬图》即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图一)李迪,曾任职画院,擅画走兽,尤善于捕捉动物的瞬间动态与神情。他画的《猎犬图》造型比例精确,明暗层次清晰,骨肉安排恰当,立体感极强,犬的神态与动态尤其传神,将猎犬盯视前方慢步而行的感觉刻画得入木三分,犬的形象呼之欲出,堪称形神俱佳之作。可以看出画家不仅具有高超的绘画表现技巧,对狗的生活习性也有很深的。宋代另一个画家刘松年他也有一幅天狗传世小品画,其造型神态与和田羊脂玉天狗相一无二,画中的天狗二前爪相交,温顺,安详的卧立,腰身处骨肉分明,无不显示出宋代天狗典型形象。(图二)也间接佐证了和田玉天狗的造型确实出自宋代,其玉质温润、略带泌点和线条简约,及面部雕琢手法,进一步佐证此件器物是宋代能工巧匠所为。
宋代和田羊脂玉主要特征是洁白,温润,凝如羊脂,是宋代王公贵族推崇至极的宝物,这件和田羊脂玉天狗不但洁白、温润,而且凝如羊油一般,与出土的北宋折技和田玉带勾其洁白,凝脂程度基本相同,应属同一个时期器物。(图三)
“犬守夜,鸡司晨”、“马忠、羊孝、犬义”,狗的形态活泼可爱,又是人们生活中的忠实伙伴。正缘于狗与人类的这种特殊关系,狗成为历朝历代君王喜爱的宠物,狗的地位是其他动物不能望其项背的。周代宫廷里,就设有“犬人职”,并有“狗监”,专门负责管理养狗的事务,可见狗之受重视。据说,猎狗不能喂得太胖,太胖就跑不快,追不到猎物。《元世祖出猎图》里的猎狗,个个瘦得皮包骨,那一根根肋骨简直可数得出来。到了清朝康熙至乾隆帝,狗得皇宠更是前所未有,当时的皇家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奉圣旨画的《骏犬图》,采用拟人手法,那狗形神兼备,人见人爱。正因为如此,得到的皇宠的天狗也称为御狗,生前御狗陪伴他们狩猎秋围,死后也要制成精美的玉雕件陪伴左右,终生不离不弃。这件宋代和田山羊脂玉天狗很可是某位王侯御用、佩带之物,尽管是推测、尚无最后定论,好在和田山羊脂玉天狗已经穿越千年历史时空,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它那无声无息、温顺神情,仿佛向人们述说昨夜今晨陈封往事,述说着曾有过属于它的辉煌,,,,。
(尊重持宝人的意愿,不公开此器物的具体大小,刻画工艺,敬请原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