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端午节前说肉粽

2021-06-13 16:45阅读:
端午节前说肉粽
端午节照例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传统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
中国自古就盛产美食,单是粽子品种就多到数不过来,做法也多种多样,甜、咸、碱、肉、豆、海鲜……均可入粽,几乎所有的食材,都能作为粽子的原料。
小时候也过端午的,那时候多称“五月节”。那个物资极其贫乏的年代,饭都难于吃饱,更遑论粽子这等稀罕之物,端午节往往是没有粽子吃的,叫“五月节”,大约可以淡化大家对粽子的期待。
虽然没有粽子,但“五月节”还是要过的,也有一种“五月节”食物——煎麦饼,以大麦粉为原料,加水调成糊状,在热锅里摊开煎成饼状。
但“煎麦饼”并非纪念屈原,而是为了“补天”。
这一习俗源于民间的传说。
进入雨季,雨水断断续续,延绵数月,潮湿霉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这种天气大致要至农历五月初五的“五月节”过后才会结束。这一天,家家煎饼,喻为堵上天庭破漏的窟窿,好让人间过上干爽的日子。说来也神奇,吃过麦饼,天气果然开始转晴,此后的日子,除了台风带来的大雨,基本都是晴热。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的生活水准逐年提高。大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始,五月初五端午节,在城镇居民中,吃粽子已然不成问题。粽子慢慢成为一种产业,不仅端午节,在任何时间,只要想吃都可以买到粽子,其花色品种,更是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粽子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食物,我也喜欢,尤其是泉州的烧肉粽。烧肉粽在闽南地区的厦漳泉包括台湾都有,最著名的要数邓丽君用闽南话“叫卖”的《烧肉粽》,让烧肉粽火遍海外的华人社会。其悲叹而无奈的歌词,将“歹命人”辛劳奔波的生活状态以歌声呈现,那一声声“烧肉粽”“卖烧肉粽”的吆喝,穿人心怀,迄今依然在耳边回响。
烧肉粽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基本佐以猪肉、香菇、莲子、板栗、咸蛋黄等辅料,用粽叶包裹。闽南靠海要吃海,更高级一点的烧肉粽,辅料更为丰富,除了猪肉、香菇、板栗之外,会加入虾仁,甚至鲍鱼、海参
等海味。包好的粽子放入锅里煮透煮熟之后即可食用。
闽南的烧肉粽松软糯香,食用时讲究调料的搭配,要在粽子上佐以用花生或芝麻制作的酱料,再加上一层甜面酱,除了烧肉粽本身的肉香和粽叶的香味,还有花生、芝麻味道,油而不腻,口感饱满味道丰富。在闽南,特别是泉州,人们吃烧肉粽,一般需要配上汤,标配的是小肠汤或牛肉羹汤,清淡的汤水,既能除去口腔里烧肉粽的粘糯,保持口腔的清爽,又不失烧肉粽在嘴里的余香。
闽南的烧肉粽百吃不腻,一段时间不吃便会让人思念,一个烧肉粽、一碗小肠汤,能满足味蕾的欲望。曾听说嘉兴粽子是中国最好吃的,一次在上海特地买了品尝,味道口感果然也不错,但比较之后,觉得闽南的烧肉粽还是更胜一筹,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钟爱一方粽子罢。
明天就是端午,放假一天,不必上班,要宅家吃粽子,品香茗,逍遥自在过节。曾有人说,不以放假为目的的节日都是耍流氓,我深以为然。端午节放假,说明是个庄重的节日。我们纪念屈原,更要感谢屈原,夫子的壮举,为后人带来了一天有口福的假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