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2020-02-28 01:20阅读:
只有山在环,不见有水复,悠悠太行古道,时而攀坡越岭,时而垭口临风,尽管已有柏油路,但难免重车碾压,坑坑洼洼。
自驾独行的探幽之旅,需要的是判断、经验、毅力和决心。
绕来绕去几经打听,最后还是沿着一条山间公路爬上了山。按照导航的大概其和面前无法选择的一条盘山公路,驶进一条山坳。与荒山秃岭相比,这里生机盎然。一层层台地间,一条条畦埂上,一簇簇绿苗,在阳光下展示着鲜嫩的色彩。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有一说封门口属于轵关陉一个要塞,但按记载,封门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代到近代,这里演绎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白起出兵建秦国;刘秀拒守建东汉;夏人出晋建夏朝,太平军的溃败出中原,以及国民军阻击抗日寇。
封门口是否属于轵关陉还需历史学家考证,但这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公元前五十五年,秦将白起利用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先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然后分割,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将赵军诱到至今日山西省高平市城西北十余里的谷口地区。此处群山环立,中间呈凹势,中心有一低丘,东南处有宽约三十余米的山口。当骄横的赵括率四十万大军从此处全部进入谷口后,白起令重兵封锁进口,断其后路。然后调动兵力于环山隘口布兵阻敌,围而不战,待赵军粮绝,兵无战力之时,一举全歼,俘杀赵军四十万。因而得名封门口。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历经沧桑的封门口,今天已是沉静的小山村,山梁上几栋老房子印证着村庄的年代。山谷中农民浇水种菜。我问:现在种是不是早了点。农民说:种菜籽。我说:还有古迹吗?农民说:上边。村中一座大水池的围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封门天险”提款是咸丰八年。
沿山坡向上走,一个路牌鲜明的标志着地名。一位老农牵着牛走来,上前问候,我问:您这是要去哪?
老农说:下边,饮牛。
这里原来有城门吗?
,这里原来......
老农浓重的口音需要仔细辨听。还是回来后查资料得知。自古道:不到封门口,不知关隘险。据英公(咸丰三年河南巡抚)记载:关口乃式廊旧规,为墙八十丈有奇,为雉四十、为门一方之上为楼,为七星池,旁为炮台二,墙南北讫山巅为炮台了台各一,计用石四千三百余丈,山麓为营署为兵房。事兴于咸丰六年五月二十八日,落成于九月二十五日,置兵戍守马。
尽管老农对历史说不清,但对抗日战中的故事却记忆犹新:民国27年(1938年)221日。日军占领沁阳后,继续向西进犯,先后侵占了柏香、梨林、苗店、济源城,一直打到封门口。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当时国民党第九军奉命调沁阳阻击日军,九军一部在济源封门口把日军围在山沟里,居高临下,四面夹攻,歼灭日军数百人,缴获装甲车10辆、枪支、弹药不计其数。日军从济源向东败退途中,郭大佛、李世平领导的华北抗日游击队,在西宜作村南截击敌人,击毙日军70余人,击毁汽车两辆,郭大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游击军乘胜追至沁阳城下,在北门外与日军展开激战,李世平在战斗中牺牲。
取得胜利的九军派出部分战士扼守封门口。老农说:“日本鬼子不能从正面通过关口,是南姚村在济源城里做生意的汉奸李和升,带领日军从封门口大山的北侧玉皇岭,沿着不被人知的偏僻山道,从背后居高临下,打通了这条山间古道,侵占了晋南地区。

现在还有城门遗址吗?” 我还在追问。
' 山上只有石头了。' 老农愤愤地说。

据《盐铁论·通有篇》记载,当时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之一。公元前291年,秦国攻占轵地,统一后设轵县,属三川郡。西汉初,改属河内郡,并设盐铁官。吕后元年,封惠帝之子刘朝为轵侯。文帝元年,封薄昭为轵侯。北朝亦曾封国,故有“古轵国”之称。公元627年,轵县并入济源县。从公元前633年延至公元627年废,故城经历了一千二百六十年的沧桑历史。
然而面前的这道不足两米高的土墙却找不到一块砖,有的只是漫漫黄土和枯黄的小草。这就是轵国的故城么?遥想当年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该是何等的气魄啊!那时的交通不够发达,一座绵延的太行山横亘在中原之间,轵关陉扼守京洛的咽喉。晋文公得此通向中原的门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奠定了晋国的百年基业。
据考证,轵国故城总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城垣自下而上有春秋、战国、西汉诸夯土层,城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泥沟河(古涂沟水)自西南水门入城,北折经水门穿城而过,城内西北角圪塔坡(古称金銮殿)为宫殿区。城中心有古轵国祖庙,北宋时为大明寺。东城墙门内有一座边长100米的方形高台,就是故城高台建筑遗址。城垣内历年陆续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铁器、铜器等物,其中汉文帝五株钱石范、石磨盘和铜薰炉很有价值,富有时代特色。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太行山南麓,似乎春天来得早。还在节日之中的济源人,已经开始下地耕田了。土墙北面,一对夫妻,在早已撒好了一堆堆粪的田地上翻土。面前一个小板凳上放着两盒牛奶,地上立着一保温瓶。想必两盒奶是妻子的,那一保温瓶应该是丈夫泡的茶。就在这两千多年的故国土地上,他们的祖辈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耕种着,只是今天的劳作中多了奶和茶。

就在这片地的北面一座火神庙,张灯结彩,香火正旺,一位老人说:你看里面有一块碑,是老的。在墙角斜靠着一块石碑,年代太久了,依稀能辨认出“大清光绪”的字样。
拜别了古城驶向新城,一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前,一个儿童游乐场。就在他旁边,一位老者手持祖辈千百年来的使用的生存工具,继续着祖辈千百年的活——锄地。 穿越八陉七、轵关古道多沧桑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