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龙陵会战中日两军伤亡统计

2017-08-15 12:56阅读:

全部滇西方面战事,已在《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1944:龙陵会战》“三部曲”中重予以详述。为深入汲取这段历史经验,跳出简单以胜败论英雄的窠臼,须深入考察敌我兵力投入与战损(伤亡)的“比分”,从“作战效能 ”的角度做量化分析。在松山、腾冲之战中,敌我兵力之比约均为1∶25,战损之比约均为1∶6。在“断作战”(龙陵、芒市、遮放、畹町方面战事)中,日军第33军高参辻政信大佐称我军与日军兵力之比大致为“十五对一”(其回忆录书名),这是以交战双方部队番号粗略统计的结果,大致符合实际。但因龙芒遮畹方面作战并非歼灭战,伤亡统计始终是一个难题——这不仅来自统计工作本身,还包括战时甚至战后基于宣传意图所做的某些“手脚”。

一、远征军伤亡知多少?

1944年9月14日,美军顾问团长弗兰克·多恩准将受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之托前往重庆向统帅部请求援兵时,所提交的报告中我军的伤亡有34000人和50200人(长官部此前所呈报)两个数字,这应该包括腾冲方面第20集团军和龙陵方面第11集团军的全部伤亡。日军方面的情形其实亦有类似问题,战报上的伤亡数字与战后逐渐披露的数字,也常常对不上茬。
关于我军方面伤亡,1945年3月1日第11集团军参谋长成刚的统计为:
一、负伤
1.官长1661员;
2.士兵23766名。
二、阵亡
1.官长725员;
2.士兵13605名。
三、失踪
1.官长571员;
2.士兵2969名。
以上总计,我军官兵伤亡39757员名,失踪3540员名。[1]
这个数字,主要是第11集团军在龙芒遮畹战场的伤亡,其中应包括新39师加强团在红木树的伤亡,第88师、第76师加强团在平戛的伤亡,新28师及新39师第117团在松山的伤亡;但不包括后来攻克松山的第8军主力的伤亡(第8军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直属,不隶属第11集团军)。
陆军大学教官吴致皋在滇西战场调研,依据第11集团军战报记录了龙芒遮畹各战场的伤亡数字,分别为:
1. 平戛作战(指两加强团反攻前期作战):我军官长负伤48员,阵亡18员,另失踪2员;士兵负伤375名,阵亡3
21名,另失踪41名。
2.龙陵作战:我军官长负伤1109员,阵亡525员,另失踪53员;士兵负伤14602名,阵亡9633名,另失踪2462名。
3.芒遮作战:我军官长负伤247员,另失踪4员;士兵负伤2572名,阵亡1664名,另失踪362名。
4.畹町作战:我军官长负伤305员,阵亡104员;士兵负伤3724名,阵亡2242名,另失踪145名。
以上总计,我军官兵伤亡37548员名,失踪3069员名。
若以成刚的数字减去吴致皋的数字(39757-37548=2209人),大致与第71军新28师及第6军第117团在松山之战中的伤亡数字吻合。因此,这两个数字应该都是较为准确的。

二、日军伤亡有多少?

日军方面的伤亡数字,日本公刊战史的记述为:
1.击碎云南远征军反攻作战期间(1944年4月29日至7月28日)
第56师团所辖和所指挥下部队战死1729人,战伤1257人。
2.“断”第一期作战期间(1944年7月29日至10月5日)
第56师团、第2师团、第49师团之吉田部队战死4868人,战伤1434人。
3.“断”第二期作战期间(1944年10月5日至12月21日)
第56师团、吉田部队战死878人,战伤972人。
4.“断”第三期作战期间(1944年12月22日至1945年2月20日)
第56师团、山崎部队、吉田部队、一刈部队战死925人,战伤1147人。[2]
以上合计,日军各部战死8400人,战伤4810人;总计伤亡13210人。
但是,这实际上是一个经过“缩水”的数字。
在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的网站上,笔者查阅到的三份档案资料,与上述记录不尽相同:
1.击碎云南远征军反攻作战期间(1944年4月29日至7月5日)
第56师团指挥下作战的总人数约11000人。作战2个月,战死1719人,战伤1257人,战病死约200人,战病约4500名。[3]
2.“断”第一期作战期间(1944年7月6日至10月5日)
第56师团(总人数约11000人)战死4868人,战伤1430人,战病死386人。
第2师团(总人数约6000人)战死约800人,战伤约800人。[4]
3.“断”第二期作战期间(1944年10月5日至1945年1月26日)
第56师团(总人数约8000人)战死1803人,战伤3194人,战病死27人。[5]
这三份档案资料,只是对“断作战”之分期与公刊战史不同,其“断”第二期作战包含了公刊战史中的“断”第二期作战和“断”第三期作战,且比前者少20余天。依据该资料中的数字合计,日军战死9190人,战伤6681人,战病死613人,战病4500人。则总计伤亡16484人(不含战病4500人)
实际上,这个数字虽然较公刊战史中的数字大,但仍然不是完全统计。比如其“断”第二期作战期间(1944年10月5日至1945年1月26日)就只有第56师团的伤亡数字,而此时配属该师团作战的吉田部队(属第49师团)、一刈部队(属第2师团)、山崎部队(属第18师团)均不在统计之列。日本公刊战史中统计数字中的“障眼法”,是把“断”第一期作战期间第56师团的伤亡数字,记作第56师团、第2师团、第49师团之吉田部队三个部队的统计数字,还遗漏了第18师团猪濑大队、第53师团山崎支队和野中大队的数字。
在日军总计16484人的伤亡数字中,若减去在松山、腾冲两地的伤亡(1280 3000=4280人),就是在龙芒遮畹战场的伤亡数字,约为12204人。则与交战对手我第11集团军的伤亡之比为12204÷(37548 3069)(姑且将我军失踪人员全部记作战死,实际上有相当部分是自行脱队的幸存者)≈1∶3.3。
可见,较之松山、腾冲的攻坚歼灭战,在龙芒遮畹的击溃作战中,我军方面伤亡较轻,作战效能反倒要高一些。

三、日军伤亡有多“惨”?

从日本公刊战史记述看,日军第56师团所辖各部队似乎到最后仍保持着建制,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日军损失不严重。这里,且以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中的档案资料《步兵第146联队死伤一览表》,从典型个案角度来对其“伤亡程度 ”做具体分析:
《第56師団歩兵146連隊死傷一覧表(昭和16.10.23-21.5.12)》
据上表统计,自远征军开始渡江反攻,第146联队第1大队(平戛守备队)于1944年4月29日在平戛与我两加强团作战起,至1945年1月26日远征军与驻印军会师前止,该联队仅在滇西战场即死伤3102人(其中死亡2734人,负伤368人),另有236人失踪。因该联队在我反攻前期,曾以主力派往缅北支援第18师团与我驻印军作战,另有死伤453人(其中死亡413人,负伤40人),尚未列入此表统计中。两项合计,该联队的总伤亡竟高达3555人(不含失踪),已经是日军步兵联队的建制兵力总数了。第146联队是一个标准的建制联队(其步兵大队辖4个步兵中队,而第113联队、第148联队均为3个步兵中队),编制定员为3443人。[7]战事期间,第56师团曾获得三批共2400名补充兵,若分给第146联队的兵员以三分之一即800人计,则其兵力峰值约为4200人。以此估算,该联队的伤亡比例为73.8%,死亡率则为65%。相对而言,保持了建制和军旗的第146联队,比在松山、腾冲“玉碎”烧掉军旗的第113联队和第148联队境况还好一些
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的《一亿人的昭和史》之《日本陆军史》别册中记,日军在缅甸战场总共投入兵力230800人,战死160400,战死率69.5%,接近其所投入总兵力的七成——若来到滇缅战场十个人,能熬到最后回国的只有三个。[8]在滇西战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滇西反攻作战经过要图

广告时间:作战详情尽在其中


[1] 黄杰:《滇西作战日记》,第799页。
[2] 中华民国史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212页。
[3]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文件《第1章 遠征軍反撃作戦(自1944年4月29日至同7月5日)》,查询编码:C14060411900,第40页。
[4]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文件《第2章 断第1期作戦(自7月6日至10月5日)》,查询编码:C14060412000,第32、33页。
[5]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文件《第3章 断第2期作戦(自10月5日至1945年1月26日)》,查询编码:C14060412100,第13页。
[6]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文件《第56師団歩兵146連隊死傷一覧表(昭和16.10.23-21.5.12)》,查询编码:C14060194400,第1271页。
[7] [日]兴龙会:《拉孟·腾越玉碎の实相》附表1《第56师团团队长一览表》。
[8] [日]每日新闻社:《一亿人的昭和史—日本的陆军史—日本的战史别卷①》,第243页。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