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什么是大学招生的专业化

2017-06-08 19:36阅读:
本文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35卷第1期,题目为《什么是大学招生的专业化》。


从美国访学归来,一位教育界的前辈问我,中美顶尖大学在招生上的最大差别是什么?我回答了四个字:专业能力。老先生沉默良久,拍着我的肩膀缓缓地说:“任重道远呐!”
我明白老先生的意思。同样是招生机构,从事的都是招生工作,但无论是工作范围还是工作性质,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结果,和美国顶尖大学相比,中国大学招生机构在各个层面上都表现出巨大的差距。严格地说,中国大学实际上仅仅完成了招生的最后一道工序:录取。在此之前的所有工作都没有做,或者说已经丧失了做的能力。招生充其量只是一个不需要任何智力活动的程序性工作,既没有技术含量,也缺乏实质性内容。
也许有人马上会反驳说,我们不是有考试吗?难道考试不算是招生之前的工作吗?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虽然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也是一个考试古国,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科举制的历史绵延上千年之久,并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但我们所擅长的,实际上只是防作弊技术,并且在作弊与反作弊的反复较量中将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于考试中更为关键的命题技术、考试技术,对于如何提高考试的科学性、严谨性和稳定性,等等,我们所知并不多,尚缺乏起码的经验。
即使按照理想状态完善了考试,也并不意味着大学招生机构就不需要再做出任何努力了。严格说来,招生可以需要也可以不需要考试,不是说有了考试就一定可以完成招生。当然,大学也可以只根据考试成绩录取学生,但这种招生录取制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归根到底,招生不是对学生过去成绩的奖励,而是对未来社会的投资。招生的终极目标
,不是挑选高中成绩的拔尖者,而是选拔未来能够改变世界的优秀人才。因为人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得对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科学,而必须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其说大学招生人员像是游泳比赛的裁判——根据计时器的数字就可以做出评判,不如说他(她)们更像是跳水比赛的裁判——根据选手的动作难度和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显然,只有后者才符合我们心目中对于“专业工作”的定义和认知。
什么是大学招生的专业化?在我看来,大学招生专业化至少意味着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招生机构的独立性与专业化。独立性是指,招生办公室不应当是学校行政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能而且必须独立于院系和其他行政机构。招生机构之所以要确立并捍卫自身的独立性是因为招生事务的内在特殊性。招生不同于院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它带有强烈的行政性功能,是大学组织管理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招不来学生,或者招收的学生质量很低,大学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不能把招生机构等同于学校其他行政机构,它带有强烈的学术性功能。在招生过程中,学术力量往往要远远大于行政力量。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招生是兼具学术性和行政性的学校事务。
这是首要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大学里的大多数事务也兼具学术性和行政性,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大学招生机构之所以要保持独立性的更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独立性能够保证招生事务不受社会和学校其他力量的影响和干扰,能够根据自身的目标和标准独立做出专业判断。这一点对于大学来说至关重要。独立做出专业决策,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招生是大学和外部世界接触最为紧密的地带。尤其对于顶尖大学来说,大学招生往往面临着外部世界相当大的压力和诱惑——每一个有力量的人都会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大学。如果丧失了独立性,大学招生机构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抵御这些压力和诱惑,做出公正公平的决策。
因此,对于大学招生而言,独立性和专业化相辅相成。独立性保证了专业化——招生录取决策必须由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士做出——没有独立性就很难实现专业化决策;反过来,专业化又为独立性提供了依据和支持。对专业人士的尊重意味着排斥了非专业人士的干扰和影响——因为你不专业,所以没有资格来决定录取。在美国,基于专业判断的大学招生自主权甚至被上升到了“自由准则”的高度。任何非专业的人都不能对招生决策指手划脚。即使是法院,也不能决定大学应该录取谁而不录取谁。在20世纪70年代影响深远的“巴克案”中,最高法院最终明确的原则是,招生中复杂的教育决策应当交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大学和在其中工作的专业人士来决定,因为大学的四项基本自由之一就是“可以决定谁可以被录取入学。”
第二,招生人员的专业化。机构的专业化源于人的专业化。这是大学招生专业化的核心。招生人员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士。就像医生和律师一样,这些知识具有垄断性,只有接受过长期的系统性的专门训练才能获得。
这些知识是什么呢?首先是关于教育的知识。从事招生的人必须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做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招生本身不是目的,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具体的招生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会向招生人员咨询大量关于成长和发展的问题,招生人员需要能够从教育的角度提供诚实和专业的意见。如果招生人员不懂教育,或者说,不能从教育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招生本身,就会做出许多荒谬之举。其中尤其要避免的是为了实现招收生源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采取欺骗性的行为,那是最坏的结果。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大学——尤其是顶尖大学——的招生人员是令人崇敬的。如果他(她)们的所作所为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难以估量的恶劣影响。此外,在做出录取决策的过程中,招生人员也需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符合我们的教育目标吗?就像教学一样,招生人员也要在工作中随时提醒自己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同时需要关注教育目标。
其次是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招生是对人的评判,但对人的判断,特别是对他(她)的未来发展的判断是世界上最复杂最艰难的事情。困难在于,判断只能基于人过去的表现,但招生人员需要做出的是对未来的判断。“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人的经历和行为只能说明过去和当下的情况,未来也许一样,但并不是一定会一样。未来是不确定的。当一个人面临完全不同的情况时,他(她)的行为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但作为科学,现代心理学基于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对一个人未来的行为进行精准的预测。这些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专业知识正在取代经验,成为美国顶尖大学做出录取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再次是社会学的知识。大学可能是象牙塔,但大学招生从来都不局限于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招生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这一点从美国大学招生发展史上看得非常清楚。几乎每一次民权运动的背后,都能够看到大学招生的影子。性别、肤色、种族、民族、宗教、贫富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因素,都在一个个具体的录取结果中体现着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斗争、对立、妥协和进步。谁应该上大学,上好大学?大学招生的公平公正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牵动着社会上每一个家庭的神经。大学招生人员仅仅关注学生个体是远远不够的,他(她)必须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能够看清楚录取决策所产生的社会结果,从而推动而不是阻碍社会的进步,消弭而不是扩大社会的分裂,凝聚社会共识而不是固执于一己之偏见。
最后,因为大学所招收的学生未来要进入各个专业领域学习,作为招生人员,他(她)们还必须对现代学术和文明的发展有所了解和认知,才能有效承担起指导学生做出选择和精准选拔优秀学生的责任。这就要求招生人员必须保持对学术前沿发展的敏感度和足够宽广的视野。
可以看出,上述知识并非哪一个具体的专业所能涵盖,简单地将各个不同专业领域中的一些课程拼凑在一起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美国,大学招生是一门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以及其他学科的跨学科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的专业人士。招生人员在从事具体的招生工作之前,要么接受过长期的系统性的专业训练,要么必须接受集中的培训,否则不能上岗。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职业化。许多热爱招生的人终身从事招生工作,在不同的大学和教育机构之间转换,形成了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有效地提升了美国顶尖大学招生的专业能力。
第三,招生过程的专业化。这一过程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一是招生目标和标准的确定。大学到底要招收什么样的学生?由于历史、传统、学科特点等不同,不同大学的培养目标和理念是不一样的。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大学。即使是要挑选天资聪颖的学生,对于“聪明”的含义是什么,不同的大学也会有不同的界定和解读。招生理念和目标并不是哪个学校领导拍脑袋的结果,而要由真正懂得大学和教育的专业人士通过研究和讨论才能确定。二是如何挑选出符合标准的学生?这是更为复杂的专业性问题。大学招生机构需要制定出详细的流程,以确保专业人士做出专业判断。三是具体招生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分工产生效率。阅读审核学生的申请材料、面试,对招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士专注地从事具体的工作,并通过合作形成最后的决定。
第四,广泛的自律性。自律源于对专业领域的热爱、深刻理解、尊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专业精神,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专业是一种态度。在长期的系统性专业训练中,学生逐步形成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严谨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从而能够超越法律,在道德层面上形成自律。这一点对于大学招生来说尤其重要。大学招生是高利害性工作,决策结果往往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影响更为巨大——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另一方面,大学招生又必须依赖于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如果招生机构和个人缺乏道德自律和职业荣誉感,就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第五,建立综合性的自治组织。行业协会既是专业化的标志,同时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工作平台。它的价值在于,一群专业人士可以在一起工作,在共同的语境和知识背景下提出并讨论各种专业问题,组织制定出行动的规则和章程。美国大学招生协会(NACAC)就是这样一个专业性组织。在协会中,来自大学和中学的专业人士共同制定《招生行为标准》,具体内容包括:招生环节的开始、招生工作的开展、什么时候结束、学生的期待值、学校录取的选择标准,等等。此外,每年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协会还会组织全国性会议,各大学的招生机构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专业性的交流、讨论和培训,共同推动大学招生事业的发展。
从上述五点来看,中国大学招生在专业能力建设上的确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一是应当明确招生办公室的独立地位。目前,中国大学的招生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种是招生办公室隶属于教务处(部)。这一点尚可理解,因为招生和教学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第二种是招生办公室和就业办公室在一起工作。这一点显得相当奇怪,因为二者完全属于不同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风马牛不相及;第三种是招生办公室隶属于学工处(部),这一点就更加奇怪了;第四种是招生办公室隶属于本科学院;第五种是招生办公室是独立建制。最后两种模式都比较少见。我认为,从长远计,应当让招生办公室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直属校长领导。校长要亲自关心关注招生工作。比如,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在本德担任主任期间,就从本科学院中分离,成为与本科学院平行的独立机构,对于哈佛日后的招生工作影响深远。二是要对招生人员进行必要的系统性专业化培训。原则上,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不应当承担招生工作。从更长远的观点来看,有条件的大学有必要在教育学院内开设相关专业,系统性地培养招生专业人才。三是大学招生机构要从人才培养理念出发,整体性设计招生目标和流程,以有效提升招生的专业质量。最后,应当成立全国性的行业自治组织,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并建立共同约束。目前,虽然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但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没有起到提升高校招生专业能力的作用。
做到了这些,虽然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大学可以招收到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但至少要比目前单纯依赖考试分数的招生录取模式更为专业,更为精准,也更有效率。这一过程虽然极其艰难,却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不得不走的道路。只要迈开了第一步,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走下去,有足够的耐心和积累,中国顶尖大学的招生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