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莫让“乞丐”伤了社会爱心

2017-03-21 22:14阅读:
​​ 3月19日,西安小寨十字天桥上一名约60岁的妇女跪地乞讨,一名过路女子给了她一袋麻花,谁知过了一会,竟被她扔进了垃圾桶。而只要有人往碗里放钱,她就会偷偷的把钱揣进兜里。这种现象令人愤慨,职业乞丐的长期存在导致信任危机和大众冷漠,使好吃懒做之风在部分人之间大行其道,而真正的乞丐却无法得到救助。(观察者网3月21日期)
莫让“乞丐”伤了社会爱心
​很长时间以来,乞讨者在人们心目中都是衣食无着落的生活弱者。他们有的是因为身体残疾,受到了隐形歧视而难以顺利就业,无法获得正常的经济收入;有的是因为年龄已老,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身边又无子女关照而不得不靠他人救济;还有的是因为家庭的突然变故,遭受了重大生活挫折,一时还无法恢复原有的生活状态。
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乞讨者,每个社会成员当然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照。因为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关照弱者就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和人性的美德,将自己的所得或能力分享给弱者一部分,哪怕是一个馒头或一件洗净的旧衣服,在这个过程中施爱者内心就会得到更加直接的人性升华与美德巩固。从社会意义上说,关照乞讨者,就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美德标志。
而作为乞讨者,更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社会文明的本真,即施爱者与乞讨者心灵间的感恩互动。而对于“感恩”二字,乞讨者可以不必言语表达,但感恩之情必须在常存于心,因为关照乞讨者不是一种简单的施予,而是一种广博爱心的自然传递,谁都有可能一时落难成为乞讨者,但生活的风浪过后,昔日的乞讨者也应当以同样的爱心回馈于社会,它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是否存在着感恩之心。
然而,现在街头的乞讨者很多,但其中的一些已经成为了职业化乞讨者,他们并无身体上的残疾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完全具备谋生的基本能力,但之所以乐于成为职业的乞讨者,就是因为好吃懒做的心理使然。他们将他人的爱心当作了个人可以随时取用的社会本钱,打出一付无助的样子,制造出一种陷入生活困境的假象,为了永久过上好吃懒做的日了,大肆骗取着社会爱心。
诚然,关照乞讨者在任何时候都是一
种社会爱心的表现,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标志,但是,当高尚的社会爱心可以被一些假乞丐随意掘取的时候,那也是一种社会文明局部倒退的标志。它会伤及社会爱心生成的根基,如果说当一个爱心人士发现自己施善的食品在转身间被扔进了垃圾桶,试想,下一次施善之前是否会蒙上心理的阴影?而这,就是对社会心理造成的最大伤害。
任何人在生活陷入困境时,都可以选择当乞丐,这是人的一种权力,也不应受到歧视。但任何乞丐都没有权利随意糟蹋社会爱心,因为社会爱心并不是某一位乞丐的私有财产,而是所有社会成员来之不易的文明储蓄,它是社会文明进步中积存的公共财富,任何陷入困境的人都可以享用它,但任何人都没有糟蹋它的权利。
西安小寨十字天桥上这名约60岁的妇女跪地乞讨,将一名女子给她的一袋麻花,转身扔进了垃圾桶,只把碗里的钱收了起来。这样的事不该发生,但它的确发生了,而且,从过往的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这让人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
但社会爱心的前行,并不应因此而受到阻隔,因为在所有的乞丐中还有很多是确实需要得到帮助的正真乞丐,让他们走出生活的困境,这样的主流社会价值取向,不应受到假乞丐们的扰乱,因此,当然不能因为一些假乞丐的存在,就放弃了对包括其中的真乞丐的关照。尽管人们还一时不能分清谁真谁假,但在这方面,宁愿他们都是真的,其价值目的在于不让每一位真乞丐失去最后的生存底线。而其它分辨真假的事,只能交给社会相关部门慢慢去厘清。
​关注《力量时评》公众微信号LLSP-A 或扫二维码,内容随时更新
莫让“乞丐”伤了社会爱心


​​​​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