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广州地陷质疑“回填过早”:应急预案应有哪些程序?

2019-12-02 13:33阅读:
——广州地陷:质疑“回填过早”,是对社会治理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12月1日,广州11号地铁线施工区域出现地面塌陷,最深达38米,有3人被困。其中有一对石姓父子,其亲属提供的图片显示,刚掉入坑洞时,还能看到头部,质疑为何没有立即救援,反而快速回填,对快速回填坑洞的行为表示不解。相关部门回应称,回填是为了加固边坡,正是为了保证救援才做的。(新京报12月1日)
广州地陷质疑“回填过早”:应急预案应有哪些程序?

石姓父子亲属提出的质疑,其实也是诸多公众看过这则新闻后的心头挥之不去的质疑。前段时间,全国集中发生过几起重大安全事故,最引人关注的是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性人身安全事故。在一些地方,由于情况复杂,虽然按着预案处置程序施救,同时,救援过程中虽然穷尽了所有可以使用的技术手段后,由于受各种现实问题和技术制约等,仍然是未能挽回更多人的宝贵生命。
然而也应当看到和肯定,在一些案例中,由于现代救援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大幅提高与增强,显现的可圈可点的令人振奋的情况,使全社会信心大增。例如,今年11月18日山西平遥二亩沟煤矿发生的井下爆炸事故,通过应急预案
的专业施救,18人成功升井。还有,2018年10月3日发生在河北定州的“生死大营救”,3岁孩子掉入直径仅40厘米的深井,当地调来大量专业救援设备和十数台大型挖掘机械,经过长达1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该名儿童顺利获救。
因此可以说,制定科学化的预案,和调动足够救援设备以及专业人员是事故救援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也是人们的直接感受。而随着国家对各地突发事件预案制定的科学化要求,和国家对救援设备的大量投入以及技术更新,人们有理由面对各种事故救援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责任归属,因为以前力所不能达到的水平,现在就有达到的可能,或者说就要使命必达。
广州地陷质疑“回填过早”:应急预案应有哪些程序?

所以,石姓父子家属和社会公众对“回填过早”提出的质疑,是合情合理合乎客观感受的诉求,当然,这也是人们对整个社会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的更高诉求。应当说,任何预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为突发事件中总会存在难以意料的情况,同时,任何技术手段也都不可能百分百适用,因为技术手段也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但这并能理解为“回填过早”就是最好的应对措施,因为这之前还应当存着很多努力营救的机会和可能。还因为从这起事故的复杂程度来说,并不比二亩沟煤矿发生的井下爆炸事故复杂程度高,也不比定州的三岁小孩生死大营救难度系数大。这起但相对难度不高又不大的突发事件,却引发了社会更高更大的质疑,这又是为什么呢?
显然,对于这起突发事件,社会期待看到的是诸如定州生死大营救那样百折不挠的进取过程。即使按照预案,对这起事故穷尽了所有手段之后,依然未能挽救被困者的生命,那么社会也会给予高度的理解和默认,起码不会引发社会大面积的质疑,因为人们会视为这个过程竭尽全力了,视为所有的能力达到极限了。
广州地陷质疑“回填过早”:应急预案应有哪些程序?

而人们之所以在这个事故上产生如此大的质疑,其实就是因为从诸如此类事件救援过程对比中得来的感受,因为这个“过早回填”过程,与现代已经能够达到的救援技术水平,和救援设备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比,显示出了严重的不对称,和不般配,由其是发生在广州这个综合治理能力较为发达的城市,更是令人遗憾。
也许,当地相关部门会说,这就是按着应急预案来施救的,预案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但这依然不能成为“过早回填”的合理解释。因为科学化的预案,总会与财力条件的提高、技术手段的更新、设施配备的强化而不断完善着和提高着的,换言之,一地综合能力的强弱水平,决定着应急预案科学化的先进程度。
广州地陷质疑“回填过早”:应急预案应有哪些程序?

科学化的预案,绝不是一堆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应对方案,而是一系列随着社会各种保障能力的提升而随之更加全面到位的动态预案,它需要与保障条件的提高与时俱进,时时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它能够达到最大化的应急需要。因此,对于家属质疑的“回填过早”,相关部门先不必急于辩解什么,而应当辩证地看待和接受一切质疑,即使是被“冤枉”了。
因为其家属以及社会人士提出对“回填过早”的质疑,其实更是对当地乃至全国各地提出的更大的诉求,和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求社会治理能力的再度提升,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善。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