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穿越硝烟的生命接力》读后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2024-02-17 20:17阅读:
今天是南疆作战45周年纪念日,特发表我为几位参战女兵撰写的纪实文学《穿越硝烟的生命接力》的读后感,以为纪念。明后两天还将分别发表战地记者江宛柳和王启星的读后感,敬请关注。谢谢!
四十五年前那场战争的硝烟已经渐渐淡去。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根据各人的体验、经历和世界观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大部分参战人员引为无尚的荣光,一部分人还沉溺于悲伤哀痛之中,另一部分人怨天忧人,还有一部分人则另有所图……。而《穿越硝烟的生命接力》的作者们,他们无怨无悔,坚定地信奉着军人唯一的天条——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这是一本值得用心去品读的书。我是逐段逐篇,一字一句地读完了这本书。读,就会产生对历史的敬畏;读,就会洗涤心灵,端正“三观”;读,就会理解那代人的家国情怀:读,本身也是对那些在青春年华冒死上战场的女兵作者们的尊重。
这本书的作者都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他们是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卫生列车医疗队的成员。他们从1979213日开战前夕,到48日完成战时护送任务返回医院,护送伤员13车次,救治伤员3967人,全部安全抵达后方医院。荣获集体三等功。
这些作者都不是专业作家,但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平实的语言,激扬的文字记录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祖国一声令下,他们打破了和平的宁静,来不及向亲人告别,延迟了久盼的婚期,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打起背包就出发。作为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她们初上战场,需要经历血与火的考验,难免会有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不适。但作为军人,这些都不能成为退缩的理由,前有父辈的召唤,旁有战友的榜样,肩上有救死扶伤的使命,心中有不灭的军魂。他们义无反顾,一夜之间成熟起来,在烽火硝烟中展开了生命的接力。
一些垂危的生命在她们的纤纤细手中得以延续,一些濒于绝望的灵魂在她们款款细语中得以复苏,一些难熬的疼痛在她们精心的呵护下得以舒缓,一些为国捐躯的英灵在她们的泪水中得以升华…

她们说得好,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今天,我们来了,女兵们来了,姐妹们来了,来了,就陪着兄弟们血战到底!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胸怀!她们虽然小小的年纪,但她们是所有伤病员心目中最亲爱的“姐姐”,她们在书中写到:“第一次,第一声,重伤员轻轻喊我‘姐姐……’,一声呼唤,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温暖于型,本善于心,重伤兄弟,祖国的版图托付给你们,你们的生命请交给我!我一定当好你们的姐姐。”
他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胸前佩戴军功勋章,这是他们终生的荣耀,是子子孙孙的光荣。他们当中更多的人把荣誉让给了别人,一生默默无闻。但是,被他们救治过的参战老兵没有忘记他们,祖国没有忘记他们,共和国的旗帜上仍然高扬着他们青春靓丽的风采!
现在有一些人,闻战则恐,散布“泛和平主义”和“人性论”。他们不去分辨战争的正义性、非正义性,过于渲染战争的血腥性、残酷性,甚至蛊惑煽动说,“我们不为你们去上战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如果国家有难,你不上战场,我不上战场,谁来保卫国家?!谁来保卫家?!
请听听当年参战女兵们是怎么说的:“我从小就爱哭,接到参战通知,我却没有哭。父母都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军人,我知道什么是军人,军人就是国家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穿上军装第一天接受的教育就是:坚决服从命令,随时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生命。这次出征,我和战友们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死都不怕,还有泪吗?”
我在书中还看到一位女兵临征前给家人发出的一封信,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当你们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女儿可能已牺牲沙场,但请你们不要伤心难过,这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另一种荣誉。我是一个共产党员,理应冲锋在前,必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么多年来,女儿没辜负你们的养育之恩和多年的谆谆教导,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为祖国伟大事业贡献生命!
最后,望爸妈一定要好好生活,多多保重身体!
女儿:兵
1979216日夜
纸短情长。这让我浮想联翩,我也想起1972年底,我赴抗美援老(挝)作战前线,在磨憨边境口岸,我们换上老挝人民军的作战服,这时,我们被允许可以给父母写一封家书,当时由于保密的需要,只能短短地写几个字,不能暴露行踪和目的,我提笔写下了处处青山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是父亲经常吟诵的一句诗词,此时此刻他一定知道他的儿子为国上战场了。
我还有一位好战友,叫陈伟。他是贵州一位老干部的孩子。他给父母写的几个字是,“成七尺男儿生能舍已,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当时,他的爸爸已经患有绝症,老人家就是每天手握着这封家书,苦苦地煎熬,直到儿子凯旋,才撒手人寰。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和我们父母的家国情怀。
人的一生难得有几次冲动,其中有一种冲动叫作“慷慨赴死”。这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冲动,热血沸腾,激情四射,大碗酒仰头一饮,老子上战场了!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威武。我们的父辈和四十五年前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们经历了这种豪爽。敢问当今的青年俊秀们,你们可有这种胆量,可有这种血性?
我在书中还读到了一篇祭文,是原一六九医院的女兵在20193月祭拜烈士陵园时,为一名叫罗粤宁的烈士写的。我看后感到心灵上的震撼,热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不敢动一个字,小心翼翼地,像是用泪和着热血把她临摹下来:
《兄弟 谢谢啦》
罗粤宁,一个老军人的后代,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兄弟。
40年前,我们和你们一样,为了祖国完整的版图,一起走在奔赴战场的队伍里。
在临战的前夜,你在家书中和父母说:“就是战死,也没啥了不起。”你平静地把战死沙场,淡墨轻描,以致今天还让我们的灵魂战栗!
你让父母等待你胜利的喜讯,而我们却收到你长眠南疆的消息,你走了,年纪轻轻的就走了……带着硝烟熏染的脸庞,带着弹痕累累的身躯,带着军人家族的荣耀,带着我们敬献给英雄的注目礼!
你倒下了,凝目北望——那深爱的,家的方向,无怨无悔地远去永别……
一晃40年了,今天我们来看你!兄弟,不想说更多的话语,因为我们看到,我们老了,你却依然年轻。
你和你的士兵兄弟,在匠止山上,排列着整齐的青春方队,哨不离岗、兵不换防,永远镇守在祖国的边境。
兄弟,你们用鲜活的生命,换来了边疆40年的祥和宁静,换来了祖国40年的翻天覆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谢谢啦!兄弟!(举杯 酹酒)
匠止山,1022座坟茔,1022缕精魂,山风吹走墓碑的落尘,松柏映现军姿的伟岸。兄弟!无论你们安于何处,无论我们行至何方,在共和国的土地上,我们一起沐浴温暖的阳光!
又记:
罗粤宁烈士出自将门,开战后,罗家一门三兄弟同赴沙场,浴血奋战,一个阵亡、两个负伤;他们以青春、鲜血和生命报效祖国,以军人的荣誉——三枚军功章报答父母。
今年,是南疆作战四十五周年,以此《穿越硝烟的生命接力》的读后感,向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们致敬!向这本书的作者们致敬!你们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你们圆满地履行了军人神圣的使命!我们一定会向你们学习,国有难,召必上!服从命令,听党指挥,是革命军人雷打不动的坚定信条。

20242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