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功业未建报夕阳,蛰居山林有妄想——陆游《鹧鸪天》读后

2017-10-13 16:02阅读: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陆游这首词写自己的故乡山阴,那里山水秀丽,景色宜人,在这样的美不胜收的地方过着和平生活,对许多文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但对陆游这样一个立志到处青山埋忠骨的人,隐居在山水形胜之地,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先读词: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首词在结构上有其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词的上下两个半阙的界限,从开头到不妨随处一开颜为一部分,最后两句是另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词人悠闲散淡的隐居生活。前两句点明居住的环境和隔绝世事的生活。家住苍烟落照间,诗人住在镜湖边上,但他不写山水,而是选取那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来代表那里的山水之美。
作者首先把自己的家乡和生活的环境描写得很美,丝毫尘事不相关,写他隐居生活中恬淡的心境,不是一般的不关心尘事,而是丝毫都不关心。看来诗人是把他的家乡作为避世的桃源,在这里是不食人间烟火了。这一句丝毫尘事不相关是这第一部分的核心内容,以下的五句都是对这一句进行渲染。
功业未建报夕阳,蛰居山林有妄想——陆游《鹧鸪天》读后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五句,具体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和淡泊世事的生活态度。作者先用两个工整的对句,描写他具体的生活景象,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这里有动有静,有行有止: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
漫步而在竹林,大有深意。竹,高洁有节,常常作为高人逸士的象征,行穿竹,诗人是以丝毫尘事不相关的高人逸士自居了。《黄庭经》是道家讲养生修炼道理的书,诗人读书而读黄庭,也是表现心情的淡泊。
更妙的是,看山而著一个字,看山本已表现了寄情山水,可连看山也不起身,一种洒脱不拘的情态,置身事外的心理便跃然纸上了。而与诗人相关的无非就是书与酒、山与竹,真可以说是万事无动于心。
接下来三句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又进一步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蔑视世俗,任情任意,毫无拘束,是隐士高人的风度。好像这里的湖山到处都可以是他开颜解颐,使他心满意足了,使他乐以忘忧了。果真如此吗?
第二部分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一下子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满腔忿激: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年华的消逝当作一回事!这才是诗人的心声,是诗人从肺腑深处喷发出来的语言。这样,这最后两句就否定了前面七句。其实,诗人不愿意过这种江湖隐退的生活,是不得已而为之。
功业未建报夕阳,蛰居山林有妄想——陆游《鹧鸪天》读后
读到这里可以发现,原来诗人在前一部分说丝毫尘事不相关的生活与处境的充分渲染,只是正话反说,是一种极端愤慨心理的表现。这种闲散的生活,同诗人的愤慨心理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比,不仅给作品造成了大的波澜转折,具有变化跌宕起伏之妙,也从对比中更充分地揭示出诗人坚定的报国信念。
每次读陆游都会被他的爱国激情所感动,也不免有一些沉重之感。读这首词本以为可以轻松悠闲一点,不料读了前七句都是悠哉悠哉,但最后两句一下子反转,到头来还是激情和沉重,看来人真是本性难移啊!
【宋代·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