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寄衷情于山林,引明月为知己——读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2017-11-24 19:42阅读:
这首词写于作者罢官闲居时期,西岩是一座山崖,距离江西上饶城南30公里。当时,作者落寞而沉郁,因政治挫折而痛苦,又与屈原一样心系庙堂。
这首词以设问起句: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虽有问无答,但催人猛醒,发人深思。青山本无意识,作者却拟人化描写它,让青山与高人一样练达人情,表达不阿附世俗。招而望其来,写出作者对青山爱怜之深。
人不厌山,自然山也不会厌人。三四句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即从山出发,写山人,说时令深冬,天气寒冷,青山难耐严寒,唤我到溪边居住,与它作伴,以此比喻作者自己中年以后,缘于时势纷扰,不得不违心归隐山林。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二句承上半阙末二句而发,描写山间月出的景色,由山而月,另辟境界。月上山头,来到人间,一个字便把明月人格化了,也把明月的皎洁可爱和作者对明月的知己之感和盘托出来了。

寄衷情于山林,引明月为知己——读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知己难求。由于作者把明月视为知己,他觉得明月不是出于地下而后升入中天,而是由遥远的天空来到人世间,是专门来看望他的。因此,本在天高处这五个字虽极平常,但作者将其倒装在这里,就含有不寻常的意义。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二句,承山头明月来而发,同时又加以深化。如果说山头明月来是写抬头看月,那么,夜夜入清溪则是写低头见月。月影照在水里,好像明月爬上山头走到水中,所以用入清溪来形容。
在此,作者的感情也是明月的感情,明月的感情也是作者的感情,人月合一,情景交融,进一步深化了作者除明月之外而无知己的悲凉情绪。
含蓄无穷,词之要诀。读者不仅可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里去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同时还要从他所运用的典故《离骚》里去发掘作者的深刻用意,实际上,作者夜夜诵读《离骚》,应是在自比屈原,寓意相当深远。
这首词篇幅很短,语句平常,又很通俗,但它所包含的意思却极为丰富而深刻。因此,词评家赞其言近旨远,辞浅意深,是一首佳词力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