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言有穷而情无尽——读苏东坡《浣溪沙》

2018-10-14 10:09阅读:
苏轼遭陷害被谪贬黄州,过了一年多后,生活上愈加困窘,不得已开始营建东坡。那本是一爿久荒之地,瓦砾之场,又遇上大旱,垦辟之劳,精力殆尽。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苏东坡写下这首小词《浣溪沙》,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愁,也抒发了关心和同情百姓疾苦的思绪。
连环画《苏东坡》
在艺术上,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作者把这种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完全符合生活的逻辑。
词的上半阙描写雪景和由之联想到的来年丰收的景象。境界辽阔,节奏轻快。雪兆丰年,似乎消释了作者的愁思,而“但令”一转,使“人饱”仅仅成为作者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深沉的忧虑。
苏东坡词《浣溪沙》
词中“愁无”即“无愁”,只是作者情感的一面,另一面则是思想深处的愁,而这个“愁”又是由“喜”引出来的。
下半阙回叙前一天宴席间的情景,“翠袖”、“白雪”相映成趣,“绛唇”、“樱珠”,艳上加艳,但是,这些艳丽的场景,却和“樽前呵手镊霜须”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东坡词意图
作者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从艺术感受来分析,上半阙比
较显露,下半阙则更为深婉,而上半阙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半阙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国画:东坡赏月
如是这样,上下两阙的重点,就很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而整首词也就靠这种内在美思想脉络和谐的统一起来,展现了抒情主人公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还体现在遣词、用字的准确、鲜明、形象、自然。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写出了醉中的朦胧。
千古风流苏东坡
还有“倚”、“萦”两字的运用,境界全出。而“镊”字一出,多少情思,则都表现在这一无声的动作之中。
上述艺术特色,使苏东坡这首词的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苏轼词意图
[宋代·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