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2010-11-03 08:19阅读: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Bayon)寺是柬埔寨吴哥遗迹中最独特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古迹之一。它坐落于吴哥王城的正中心,是由古高棉民族英雄、将吴哥城从暹罗人手中光复的阇耶跋摩七世(1180-1215年)国王修建。据说阇耶跋摩七世本人信奉佛教,但是国民多信婆罗门教,因此巴戎寺在建筑上就糅合了婆罗门教和佛教的特点,共分三层,顶层为一座高高耸立的圆形佛塔,代表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二层为正方形的构造,在二层平台上,围绕着中央佛塔,众星捧月一般,建起了54座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佛塔;底层是正方形的围廊,外侧廊壁雕刻着故事性浮雕,精美绝伦。
从寺外远远的看,巴戎寺的外形像是一座碎石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它的独一无二之处是每一座佛塔上,四面都雕刻了巨大的观世音佛像面容,200多个头顶莲花、神态各异的佛脸从各个角度俯视着人间,这种在婆罗门教结构的寺庙里塑造佛教造像的做法在吴哥遗迹其他寺庙里难得一见。这也正是巴戎寺的迷人之处,这些神秘的面孔或肃穆、或冷峻、或慈祥、或威严,或举眉微笑,或闭目沉思。当我爬上平台二层,200多双眼睛从身前、身旁、身后甚至头顶上方注视着你
,而且,这些神秘的目光来自千年以前,这绝对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塔上那些巨大的观世音佛像实际上雕刻的都是阇耶跋摩七世国王本身的面容。这到也符合婆罗门教将君王神化从而使臣民膜拜的特点。显示了国王的绝对权利、控制和仁慈。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这是巴戎寺最著名的一张脸,已经成了巴戎寺的标志。对了,这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每个来巴戎寺的游客,都会在这个著名的微笑前合影留念。他之所以著名,第一当然是他嘴角边那份神秘的微笑;第二是保存基本完好;第三据说这个面容神似柬埔寨的老国王西哈努克亲王。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这个头像也保存完好,而且跟“高棉的微笑”一样,位置就在二层平台上,也有很多游客上前合影留念。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的底层回廊也像吴哥窟一样雕刻着浅浮雕。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浮雕从东门开始顺时针行进,分别是:出征占婆--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控制一切的国王--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这些精美的浮雕不光记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还真实地再现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百态、洞里萨湖湖畔风光等等,这些浮雕虽不及吴哥窟有名,但我觉得在价值上,相比较一点也不逊色。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回廊上方原本应该有木结构的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了。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跟吴哥大多数寺庙一样,巴戎寺门框、墙角边已经柱子上,都被各种精美的神像和繁复的花纹装饰着,这是随处可见仙女“阿帕莎喇”的雕像。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柱子上,雕刻的最多的是这种莲花上弯腿跳舞的湿婆神。姿态优美、装饰繁复。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非常精美的一些局部的雕花装饰。不过这样完好的已经很少了,绝大多数已经被侵蚀掉了。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还是吴哥诸多寺庙中最后修建的一座庙宇,自巴戎寺后,吴哥再无新建庙宇。而巴戎寺由于规模过于宏大,在阇耶跋摩七世去世时尚未完成,是个烂尾工程,虽然它里面的雕刻工艺十分精美,但同时也有很多廊柱、墙壁尚未来得及装饰。而现在巴戎寺的外围,也像绝大多数吴哥遗迹一样,坍塌损毁的一塌糊涂。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仙女“阿帕莎喇”和我的相机。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虽然每天游人如织,但关于巴戎寺确切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实际上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许多都是后人猜测的。也许,这些谜团也像那些神秘的微笑一样,我们永远都无法知晓了。
巴戎寺——迷失在千年的目光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