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辛亥二三言:把遗憾留在A3纸外

2011-10-25 19:51阅读:
把遗憾留在A3纸外

张晓波

辛亥百人这一系列,报社、部门,我个人,前后一年,终到了局之时。
百人系列,这个项目紧张策划的时候,我正在济南,迎接闺女的降生和初试为人父的慌乱。这是2010年十月底至11月初的事情。从济南回来,辛亥这个项目,和小女张齐一起诞生了。
我接的第一个题目,是关于袁世凯在辛亥年的作为。这是《袁世凯与清廷的博弈》(刊发于 20110316,更名为《袁世凯:逼宫清廷,钓翁谋位》),落款日期,为20101226日。
以事后的角度来看,袁氏是民国初年政治中,最为核心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实力的人物。单篇2800字的空间,根本不能说明袁世凯,也难以说清北洋系的实力与辛亥之间的关系。所以,这篇文章,只能集中在辛亥年袁世凯与清廷的关系上,不能过多陈述袁世凯与南北和谈、袁世凯与清帝退位等等问题,更不可能延伸到袁世凯与民国政治这样的大论题中去。
写完袁世凯,我发现,我们在做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辛亥系列的写作,都在面临这样的困境。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集中火力,讲好一个故事,讲清楚一段历史。过去的一年中,这是我和邓玲玲不断讨论与抱怨的。
作为编辑与写作的参与者,最清楚的,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A3纸的大小。所以,只能在
A3纸大小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陈述方式、操控议题的时间与空间范畴。面对如此宏大的一个历史话题,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把遗憾与想象空间留在A3纸外。
尽管希望少留遗憾,但事后重读自己所写的一些的人与事,并不十分满意。最大的不满,在于很多论述,并没有来得及展开。如果历史仅有事件,而没有对事件得以展开的历史逻辑进行分析,那么,我在多大意义上澄清了关于辛亥的问题呢?
从年初开始,至于十月,辛亥系列,我参与写作了十七篇,二十人。因写作与编辑版面所迫,这一年的大部分的阅读,都被辛亥这段历史捆绑住了。
如果按照个人偏好来说,我对明清史与俄国革命史的兴趣,远远大于晚清民国史。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计划就明末清初的历史,梳理一些个人的想法,但终究时不我与。但就对现代中国的意义来说,晚清民国史的问题,显然更具有当代性。在这一年被捆绑在史料阅读中,也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思考,这些想法,并未能呈现在已经成文的文字中间。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20111015,还是周末,写完辛亥百人系列的最后一篇,《冯自由、张国淦:故事结束,共和开始》。这,也是整个系列的最后一篇。写完,是晚上9点,张齐睡着了。再过十五天,她一岁了。辛亥这段草创共和的故事,往后,是可以讲给她听的。

20111016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