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雍正资助的那个书生为什么变了?

2019-11-08 08:09阅读:
雍正资助的那个书生为什么变了?


文/大奔流


据《清稗类钞》记载:
世宗為皇子時,好微行,嘗游杭州,出湧金門見一書生賣字,頗精八法,即命其書一聯,中有「秋」字,易火於左,世宗曰:「得毋誤否?」書生條舉名帖為辨。世宗曰:「若曷不效舉子生活,乃賣字乎?」書生自云:「嘗舉孝廉,貧不能給妻子,賣字求活,安望富貴。」世宗出囊中馬蹄金數笏,曰:「吾賈有贏,不如資若求功名,得志毋相忘耳。」書生謝受之。即上公車,連捷翰林。時世宗已踐祚,一日,覩其名,憶是書生,即召入,書一「和」字,易口於左,詢之,書生言為譌體,上笑不答。翌日,使奉詔詣浙江巡撫,受詔發觀,乃命其仍向湧金門賣字三年,再來供職,書生始悟。
这段话的白话意思是:
清世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喜欢微服出游,曾经到杭州游玩,走出涌金门口看见一个书生在卖字,很精通永字八法,就叫他写一副对联,中间有个“秋”字,将火字换到左边,世宗问:这样写是不是错了?
书生例举名人的字帖为自己佐证。世宗说:“你这样有才华,为什么不去走科举之路呢,而在这卖字呢?”
书生自叹说:”我曾经被推举过孝廉,但是因为贫困不能养活老婆孩子,只好卖字谋生存,哪指望什么大富大贵呢。“
世宗从钱包中掏出几块马蹄金,说
:“我经商赚了点钱,不如资助你去求取功名,将来你发达了不要忘记我。”
书生非常感谢地接受了他的馈赠,此后走上科举考试之路,一路捷报频传,入了翰林。
当时时清世宗已经登基,一天,看到他的名子,想起那个书生,随即招他入内。写了一个和字,将口字换在左边,征询书生意见。书生认为是个错字。清世宗笑而不答。第二天派他拿着诏书去浙江巡抚处。浙江巡抚受诏打开一看,原来是命这个书生仍就在涌金门卖字三年,再来供职,书生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说的是雍正皇帝当年微服出游的时候碰到一个书生,才华横溢,书法不拘泥于常规,就资助他走上科举之路,将来为国效力。但是一入翰林后,思维方式反而不如以前,就罚他再去卖三年字再入职。
雍正这个做法,的确是难为这个书生了。当书生还是书生时,思维活跃,可以打破常规,又不要负什么责。但是走上仕途就不同了,走上仕途即入了体制内,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按规距来,何况他还是在翰林院供职,翰林院即所谓的馆阁,这里的行文写字,都有一定的格式,也就所谓的馆阁体,是很将规距的。因而翰林院是最讲究行文格式正统的地方,还真不能随心所欲。
所以这个书生既然入了这个门,就得依这个门的规距办事,所以还真没做错什么。
老倪觉得反而是雍正皇帝用人不当,雍正原本看中的是这个书生思想活跃,不拘泥常规,求的是这样一个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合适。你叫他在翰林院供职,当然只能以翰林院的要求说文解字,难不成起草国家的诏书文件时,也将里面的”和“字,弄出个左右互换,让全国人民去费猜,象怎么回事呢。
《墨·所染》曾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不是这个书生思想变缰化了,而是同样的人到了那样环境,也只能随之适应变化。
二0一九年十一月七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