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刘兴亮|请善待经常发朋友圈的人

2020-10-16 14:35阅读:
文:刘兴亮文:刘兴亮

01


朋友圈的含义过去只针对人的社交网络。
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位置,家人、朋友、同事乃至兴趣相投者,像一面复杂的镜子,把个人「社会性」的一面折射乃至反映出来。它是一种背景。这片背景自从有了微信后,从幕后跑到前台来了。很突然!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朋友圈」不再是过去的朋友圈,成了个人生活的播放窗口。你今天吃了吗,心情怎么样,身处何处,在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买了什么东西,失恋、吵架、旅行,无所不有。

02


有人的朋友圈非常奢华有内涵,比如坐在海景房中低头阅读海德格尔的《林中路》,高档茶几上一杯冒着热气的猫屎咖啡默然不语,一切都很深远。
也有的人朋友圈乏善可陈,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年的压力,房贷、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下班途中才有心思把「没有什么大不了」或者「登顶者看到的另一番风景」,以及「生活就是汗水与泪水的交织,幸福就是痛过哭过之后的回眸一笑」这类文章发在朋友圈,告诉别人也告诉自己,我还好!
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候是庸常乏味的,如何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成了一项课题。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如何在朋友圈刷出高大上的层次感,没想到这俨然是个市场,散发着成熟的商业气息。这大概是这个充满势利眼的社会教会人们的生存策略,虽然虚伪乃至作假,但是贵在有人吃这套。
这样卑鄙,或者无耻吗?我不觉得,朋友圈若不能展示失败者的成功,也可以展示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无妨。

03


即便如此,还是越来越少的人发朋友圈了。
如果你过得太好又天天发,会被人扣上炫耀的帽子;如果你很惨又想卖弄,就只能收到不怀好意的问候和直截了当的嘲笑。
还有一些人,自己不发,但天天偷偷观察朋友的动态,不点赞不评论。这类人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们就像动物世界里的猫科动物搓着爪子来回走动。
可恨的是有一些人,在朋友圈只给异性(主要是男的给女的)点赞,大言不惭的赞美和超乎实际的恭维,让当事人都不好意思。在此我呼吁只给异性点赞的人,不要审美那么单一。

04


你还在经常发朋友圈吗?有没有感觉到经常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了呢?你是不是也遭受过这样的质疑:「一点破事,有什么好发朋友圈的?」
今天,我想郑重呼吁,请善待那些经常发朋友圈的人,我来亮三点:
  • 左一点:经常发朋友圈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他们不仅热爱生活,还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把家里捯饬一下,弄出一个读书角,发个朋友圈;把自己捯饬一下,美美的发个朋友圈。多好啊。
热爱生活,是一种能力。热爱生活是最高的美德。要知道,人的生活就是由各种片段和场景构成的,你所走过的每一分钟,经历的每个瞬间,都有其必然性,它们并不是见不得人的幽暗的事物或形态。
至于炫耀心理,这是人类本性中的一种成分,谁不喜欢过得好一点呢,过得好又没有一个人看见,那多凄凉多悲壮啊。那些生活幸福的人,把幸福展示出来,把愉快的心境传给更多人,何乐而不为。
记录点点滴滴,穿过黄金般的岁月。
  • 右一点:不仅经常发,还经常在朋友圈里互动的人,是值得交朋友的。

中国人特别喜欢强调忍辱负重的性格和敦厚内敛的为人,这没错。但是人性很复杂,有很多人有一颗豪情奔放的心,他们想要吃,想要爱,想要探索世界和人生,并且大声疾呼乐此不彼,把生活过成一部永不停息的电影,多好啊!
这类人与那些深藏不露行为拘谨到哪儿都瞪着一双警惕的眼睛的人相比,我更喜欢更放心也更愿意跟他们腻在一起。他们关心你的感受,正如关心自己的感受是一样的。
  • 下一点:拥有「朋友圈自由」的人,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我问过一些人,为啥不发朋友圈了。答案大多是不敢发。怕被领导看到,怕被客户看到,怕被误解,怕质疑照片拍的不好,等等等等。
这倒是一条不好反驳的理由,毕竟生活的处境会给人们套上各种隐形的枷锁,如果你不顾约定俗成的习惯贸然打破,往往会得到教训。
我前边就说过,中国人不仅要自己忍辱负重,也喜欢盯着别人的生活,朋友圈成了后窗,有人条分缕析,进而指指点点。这感受当然不好。
但我想说的是:拥有「朋友圈自由」的人,从不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你有「朋友圈自由」吗?我希望你有。
如果有,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里,看看朋友们的感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