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德国: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跨文化能力

2020-11-11 11:24阅读:
德国: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跨文化能力
付 惠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项目标。本期聚焦德国跨文化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以及在全球化环境中所要具备的能力。
————————————————————
德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移民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包括许多外籍劳动力以及难民和避难者在内的大量外籍人口涌入德国。在21世纪之前,德国一直抱有这些外来流动人口最终一定会回到自己国家的希望,但是随着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德国出现了一系列由外来移民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2015年,由于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安,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德国作为欧盟的主要国家之一,在此次难民危机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接纳的难民规模十分庞大。在总理默克尔的带领下,德国政府对难民开放欢迎,德国成为难民申请避难最重要的目标国家之一。据统计,德国目前约有20%的人口具有移民背景,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学生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0%。大量难民的涌入以及移民人数的增加,使得德国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德国这样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中,不同学生的语言、宗教以及文化背景是多元的,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一方面努力让具有移民背景的学生更好融入德国社会与文化中,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德国本土学生文化与种族的平等意识,培养所有学生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尊重与理解,并且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由此,学校跨文化教育以及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成为德国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议题。
跨文化能力的目标是什么
早在1996年10月25日,德国文教部长会议就出台了以“学校中的跨文化教育与培养”为题的政策文件,并于2013年进行了修订。该文件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目标和措施给出了建议:学校要将多样性视为每个人的常态和潜力;学校要通过各学科课程以及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教学语言的能力;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建立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该文件还根据以上原则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这些原则与建议为德国学校的跨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指导与框架。德国学校的跨文化教育以及对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并非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附加的跨文化课程,而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过程中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因此,德国学校将跨文化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学科课程和教学计划都体现着跨文化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多样性,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能力。
外语能力是跨文化能力的基础
所谓跨文化能力,是指要拥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适当沟通的能力,这种能力获得的基础是语言上的理解与沟通。换句话说,外语能力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2011年德国文教部长会议发布的以“关于加强外语能力的建议”为题的政策文件中,指出了外语能力的培养目标:扩大开展多语种教育;加强欧洲文化多样性学习;促进流动与融合;为进行国际工作做好准备。
该建议还指出,德国小学中的外语学习主要考虑母语非德语学生的语言学习,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功能性的沟通技能、语言学习能力以及语言意识。在中学第一阶段(初中),外语教学以能力为导向,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在中学第二阶段(高中),在学生掌握基本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外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跨文化学习,培养不同类型文章的书写能力、得当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职业教育中的外语教学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基础上,对专业化工作与职业领域的语言学习进行扩展,并且加入促进跨文化能力和学生流动性的内容。
德国十分重视外语基础教育以及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从小学就开始了,中学除了外语必修课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第二外语甚至第三外语课程。以汉堡的学校为例,汉堡自1980年起在高级中学进行了设一门第三外语为选修课的教学实验,最初设计的语种有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拉丁语,自1985年起又开设了汉语、日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
多语种的学习为德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掌握多门语言不仅为进入工作领域做好了准备,更是培养跨文化能力、开拓国际化视野的重要途径。
移民学生的母语课程为何重要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对其他文化有所了解,更要对自我文化有认同感,尤其是在德国这样一个移民众多的社会中,融入社会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文化,而是在认同自我文化的同时,对其他文化进行理解和接受。
德国有些联邦州的学校会向移民学生提供母语类补充课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母语对其出生地的国情概况进行学习,让移民学生保持对母国文化的认同,保持并发展他们的双语能力。自2016年起,汉堡的学校加强了对于母语非德语学生的母语课程,即让学生对自己的母语以及母国文化进行学习。
目前,汉堡的学校共提供12种语言课程教学,尤其将重点放在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达里语上。此外,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尔巴尼亚语、波斯尼亚语、汉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罗姆语和俄语也都开设了母语课程。在汉堡的小学,通常提供每周3小时母语课程作为自愿的附加课程。在中学,母语教学通常采取义务选修课或第二、第三外语选修课程的形式。
这样的外语培养模式让学生尤其是移民子女,能够首先对自己的语言以及民族文化有一个了解,对自我文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从而能够在德国这样一个移民社会进行更加适当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在汉诺威的阿伯特·史威哲小学,由于学校大约有40%的学生来自讲土耳其语的移民家庭,校方认为不应该让这些学生在学德语之外再学习英语,而是应该好好学习土耳其语,因此学校开设的土耳其语课程并不只面向土耳其语家庭的学生,而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
阿伯特·史威哲小学的双语教学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不仅为学生开设土耳其语课程,同时在艺术、音乐等学科课程中也会使用土耳其语作为教学语言。
双语学习作为德国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对自我语言文化以及其他语言文化的了解与熟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德国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促进了德国移民家庭的孩子更好融入社会,同时也培养了德国本土儿童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如何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外语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国际化和全球化视野,对其他国家、民族及文化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德国鼓励中小学生走出国门,充分实践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在实践与生活中进行语言学习,开阔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能力。德国《联邦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境外交流可以获得政府的相应资助,从而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德国还通过与欧盟国家的合作加强本国学生的国外交流学习和国际视野培养。德国是欧盟出台的“伊拉斯谟计划”的积极参与者,该计划旨在促进学生的跨国交流与视野开拓。该计划原本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合作,后来也涉及基础教育。德国积极倡导本国中小学生参与该计划的跨国交流项目,亲身体验欧洲文化的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还对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也鼓励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国外交流。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于2007年启动了“世界职业培训资助计划”,该计划为职业学校中的培训者及学徒提供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以及资金支持,是对“伊拉斯谟计划”的补充。通过国外交流学习,德国职业学校学生不仅提高了国际专业能力、外语以及跨文化能力,也为成为职业化的全球专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课程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在德国中小学的日常课程教学中,同样非常注重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以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高中哲学课程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包容其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课程教学重点中,包含了“在跨文化情境下行动的价值和规范”等关于对跨文化以及全球化主题的内容。
此外,由欧盟发起的“欧洲学校”项目也有效提升了德国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欧洲学校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欧洲学校的教学理念是: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母语从本国教师那里接受教育;每个孩子必须学习其他欧洲国家语言,了解他国文化;每个孩子都应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同时树立欧洲的身份感和欧洲意识。
德国北威州的欧洲学校为学生提供双语课程,所有的学科课程与欧洲的知识与文化息息相关,为学生在欧洲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欧洲学校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欧洲导向能力和民主能力,通过在欧洲学校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跨文化能力以及公民能力。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德国的跨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以及在全球化环境中所要具备的能力,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点尤其值得世界各国学习。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跨文化能力教育的德国启示
在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的今天,对不同文化与价值的理解,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跨文化能力,显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对年轻一代培养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项目标。
我国的跨文化教育起步较晚,还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借鉴,从而实现跨文化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一是注重多语种人才的培养,以能力和实际应用为导向开展外语课程。德国的外语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多语种能力的培养,多种语言的掌握是有效跨文化交流沟通的前提条件。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课程主要以英语为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其他语种的外语兴趣课程,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二是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以能力和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中小学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出国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亲身体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文化对比增加对其他文化及自我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掌握更多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三是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的重视。德国的跨文化教育强调文化之间的互动,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移民家庭子女还是德国本土学生,都能够在对自我语言和自我文化进行认知和学习的同时,对其他语言及文化进行了解和熟悉。我国是多民族的人口大国,不同民族间以及不同省市地区间的语言及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全国统一使用规范的汉语普通话,这是教学有效进展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强学生对少数民族语言、风俗、文化以及方言的了解,促进文化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
四是将跨文化和国际化的相关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及课程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存在于外语课程,实际上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同时要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对其他国家、民族及文化进行了解,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符合全球化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