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论自杀:把梦想与天堂隔离

2019-09-21 18:04阅读:
记得去年秋天我还在关注生命伦理问题,在自杀与犯罪的谜题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后来预备哲学课程的温故知新,就基本停了下来。最近不期然的,又被碰触到这类话题,觉得还是有很多想法需要写下来。
人到中年,越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不易,这脆弱不易又透露出多少精美宝贵,值得珍惜怜爱。这时,就越发觉得,生命教育,生死话题,是多么需要深入而坦诚地讨论。
今天早上在爱立的家长聚会结束,是一个寻找金苹果的游戏故事。这个需要历尽千山万水找到的金苹果,要跨过彩虹桥,在“天堂”的金苹果树上摘到。在最后,我表示,无论这个故事多么深刻和具有启发意义,她关于天堂的描述,都太接近或者干脆就是指向了“死亡”本身。我建议把此类故事中所有的天堂都替换成某一个星球,花园,或者是高山之巅的宝树。以天堂来建构完美目标,其实一方面暗示了死亡才能实现梦想目标;另一方面其实也在暗示没有什么梦想是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的,除非死亡,或者在幻想中实现幻想,在梦中实现梦。这是非常不好的心理暗示。抛离了此岸的彼岸,终究是代表着一种虚无的方向和去路。“大地即天堂”,我们要给予孩子的生命存在和灵性光辉,应该是在这尘世中,透过一点一滴的切实的生命经验和做事的经验,一点一滴的获取,一点一滴的丰富和壮大的。透过这么虚无缥缈莫名奇妙的死亡的暗示;以及那在生命中不可能获取金苹果的暗示,只会强调了人生的无力和无奈,导向了人格的怯懦和力量的自我抑止。天堂在经验中已经无可更改地指向了死亡。所以在建构梦想与生命的关系时,应当把梦想与天堂隔离,而要创建以生命本身来实践梦想实现梦想的巨大可能。
最近涠洲岛疑似自杀事件中,从遇难者留下的遗书来看,死者透出对死亡的极度迷恋向往。这完全是生命教育的失败。死亡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错过的事,而生命却是非常容易就失去了。
大多数家长朋友同意我的意见。而且强调生命教育确实刻不容缓,人类的生命只有这一次,即使有轮回,也隔着不知道多么久远的距离,所以,要珍惜的就是当下,现在,这一个生命本身。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