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2020-08-06 17:16阅读: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本文作者 | 晚睡
讲述:
晚睡姐,我之前也因为爱情中的问题困惑迷茫过,不过后来发现,有些问题慢慢也就解决了,可是成年人的问题可以解决,童年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毕竟时间不能倒流。
我的家长在生活上对我是无微不至,可是脾气很不好,我小的时候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被破口大骂,很多话骂得会比较难听。
对于骂人的人,骂完之后这件事就过去了,可是对我来说,造成的伤害和阴影一直在,直到现在自己成家立业了,可是每次想起当时的情形,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委屈和悲伤。随着时间的累积,我的痛苦丝毫没有减少。
现在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不好,我看到他们俩吵架更火大,以至于对他们有抵触情绪,容易和他们吵架,也不想和他们多交流。
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觉得是我变了,不像以前尊重父母了,我自己知道是因为我心中一直有
愤怒。
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掉这种愤怒,我想过直白地告诉他们,我觉得他们肯定会觉得委屈,他们全心全意抚养我,我就因为这种事情一直记仇,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释怀。
要他们道歉吗?似乎也没有什么帮助。还是说我这种心态是不对的,不应该这么记仇?我在心里是爱他们的,我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得到你的指点。万分感谢!
一个成年人
晚睡回复:

以前我回复读者咨询时,基本上都会把他们文章下的落款截掉,比如一个困惑的女人之类的。
但这次我保留了,因为这个落款很有意思:一个成年人,你郑重其事地留下自己的签名,有着重强调的意思,可我分明看到,你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心态上还是一个儿童。
一个依旧挣扎于不被父母善待的痛苦中悲伤且无助的儿童。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所以我首先纠正你的是,你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然后我们之间才能展开一场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对话。
我可以告诉你,你有这样的纠结是特别正常的,这不是记仇,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反应。
好多父母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会说过去了就过去了,为什么不记得那些好呢,好像人就像一个机器,按一下按钮就可以改变程序,洗掉那些记忆。
人不是机器,人都是被经历和记忆所改变的。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对另外的成员产生影响,在一个家庭中,没有什么事是孤立发生的,都有内在的联系。
如果我们和父母在早年的关系遭受到破坏,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令我们产生恐惧、羞耻、匮乏、怀疑、不信任等等感觉,那么这些东西都会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阻碍。
尤其是母亲,母亲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不满,会成为我们未来生命中众多挫折的来源。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简单来说,童年的创伤,是会潜伏下来的。让你貌似正常的长大,然后在你作为成年人应付一些事情的时候突然出现,将你拖回曾经暗黑的童年深渊。
在你的童年中,父母虽然令你衣食无忧,但他们喜怒无常、动辄暴跳如雷的性格撕碎了你的安全感,你像宠物一样,得到了好吃好喝的生活,却从不被尊重。
而且他们之间也一定是互相这么对待的,吵闹、攻击、羞辱,你的家是个战场,停战时是战友,开战时是仇敌。
这种一半水里一半火里的家庭模式,给孩子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孩子得到了很好的养育,可付出的是自尊的损失,人格的被践踏。
你真实的感受得不到重视,没人体察到你的脆弱和委屈,你在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荒芜当中长大,没有办法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你来说,人生只有两种境界,不是隐忍,就是爆发,想要表达不同即意味着攻击对方。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表面上看,你努力避免成为你父母那样的人,你不想像他们那样吵闹,可是他们已经把攻击性深深地埋在你心里,他们一拉动印信,启动旧日模式,你这边马上就爆发。
这也叫创伤再现,或者是“强迫性重复”,一个事件如果从未真正被处理好,就会这样反复的无意识在你的生命中重演,试图有一天能够修正和解决这些问题。
但在你真正意识到它之前,这些问题是不可能被解决的,任何想要改变过去的企图都会失败。你会一直重复着这种下意识当中的模式,直到彻底把它变成自己的“命运”。
想要得到真正的释怀,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然后找到自己那些委屈的根源,那不过是一段重复性的创伤记忆,是你渴望改变过去的努力。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给你几个建议:
第一,努力建立真正的自我。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情绪是被父母控制和影响的,你看他们吵架,就会变得愤怒、暴躁、不耐烦,并无法自控。
这是因为你缺乏真正的自我,你不能自由的做自己,你的感受总是被别人的感受所替代,你的态度总是被别人的行为所影响。
我想在生活中,你大概也是一个很在意别人的态度和评价的人,你会对他人的情绪特别敏感,并经常为能否取悦别人而困惑。
你必须学会隔离他人的感受,掌控自己的情绪,真正的自我意味着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感受事物,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说自己想要说的话,不过分在意别人的喜好,也不会过度攻击别人的批评。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第二,做一个具有目标指向性的人。
目标指向性和关系导向性是做人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前者是一个人能够确定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并且知道怎么才能去实现它,后者则是更看重人际关系的好坏,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满足自己的自尊和价值。
从它们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目标指向性和关系导向性的区别在于它们构建的基础不同,目标指向性需要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而关系导向性却是认为自己是没价值的。
过去父母的打骂和羞辱破坏了你的价值感,你内心对自己是有怀疑和羞耻感的,这容易让你变成一个更无法忍受批评,会更加用力自我戒备和自我保护的人。
你的攻击性不仅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你否定自己,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定要逐渐增强自信,不是用父母的眼光,而是用真正欣赏你爱你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只有当你知道自己不需要必须比别人更好,也不需要一定压倒谁来表达优越感,你可以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你可以自由表达的时候,你才可能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与你父母的关系。
第三,结束与父母的共生状态。
你为何总是用父母的感受来代替自己的感受,因为你从未真正独立,你和父母始终陷入一种共生的状态中。
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精神上却百般摧残的父母,最容易教育出像你这样精神上渴望挣脱,生活上却无限依赖的孩子。
你虽然成家立业了,可实际上你和父母在心理上依然捆绑在一起。
共生的程度越高,越会泯灭个体的感受,每个人都不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都认为是对方的问题导致了家庭的问题。
就比如他们互相吵架时,他们会指责对方;当你和他们争吵时,他们会一致对外来指责你;当父母和他们其中的一方有矛盾时,你又会成为他们竞相争抢的同盟——这种事在很多家庭中都有发生吧?
你们家里有各种不稳定的同盟关系,这些同盟关系常常会扭曲事实的真相:你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获得更大的同情和支持,你和父母都需要一个为自己的不幸福不愉快来买单的替罪羊。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要结束这种共生状态,要从意识到自己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开始,你的成长受到父母的不良影响,但仅此而已,只要你能够为自己的一切行动、想法、感受负责,不再逃避责任,你的人生就可以从今天逆转。
这不是让你远离他们,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你逃到哪里都没用。创伤是能够在代际之间流传的,你不仅会拥有自己的创伤,前辈的创伤经验也会通过潜意识传递给你。
距离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反而让你深陷在道义的负疚感当中。你只需要在精神上超越他们,看到他们也是受困于自己性格缺陷的可怜人,你尚且有自省的机会,他们却没有了,怜悯和理解比强行去爱更容易产生接纳的耐心。
《这不是你的错》是一本心理疗愈方面的书,作者有一个观点我特别同意,人的“一生中完全没有任何创伤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便在我们死去后,创伤也不会终止,它带来的痛苦会继续滋长,影响着我们的后代。幸运的是,人类具有复原力,并且有能力疗愈各种类型的创伤。”
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我们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我们那么容易受伤,又是那么容易痊愈。
人生之路且长又阻,要有信心慢慢走下去,朝着光明的方向。
谨把这份乐观和希望献给所有在原生家庭中有伤的人。


- END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晚睡,作家、情感咨询师,一枚斜杠中年码字工,喜好解读复杂情感迷局,关注女性独立与成长,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