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2021-02-21 20:42阅读: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本文作者 | 晚睡
马金瑜最新回应来了。
她的一位前媒体朋友对她进行了150分钟的远程电话采访,试图还原她那扑朔迷离的婚后十年,并努力挖掘她所没有触及的另外一部分真相。
在这次深度采访中,她的确有了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也透露了一些关于她为何会走到今天的重要信息。
<上滑查看全部对话文字版>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其他的我不想多谈,只想说说在家暴这个问题上,她很多经历和思维都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家暴家庭出来的女生,更容易找到家暴的男人。
马金瑜在新疆建设兵团长大,她家所在的连队是一个非常偏僻而封闭的地方,自成一个小系统。
家里经济不富裕,父母用尽所有力气让她上大学,在大学时她还是班里的特困生,每个月靠给宿舍楼打扫卫
生补贴生活费。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截自《马金瑜独家回应七大质疑:怕被笑话,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但父母本身关系不好,一辈子都过得磕磕巴巴,父亲脾气不好,打过她妈妈,她妈妈也没选择离婚。
这极大地影响了她对待感情的态度和需求,她想要找到一个不打她的,善良的男人,而且如果结婚,绝对不离婚。
但从家暴家庭中出来的女生,未来很容易找到一个家暴的男人,这种例子十分常见。
其中的心理轨迹非常微妙,我以前分析过,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会不由自主回到她所熟悉的环境中。
如果一个人的幼年生活在混合着暴力的氛围中,那么这种环境能给她一种怪异的安全感,而幸福稳定和睦或许还会令她不安。
这点在马金瑜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看看她在青海所建立的家庭,与她的原生家庭几乎如出一辙:偏僻、封闭,远离现代文明,男人高大彪悍,沉默寡言,对外有很强的力量感,对内却是暴力和危险的来源。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第二,家暴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
很少有家暴是上来就先往死了打,即使看起来再丧心病狂的暴徒,他的暴力行为都有一个逐渐演变、升级的过程。
比如先是指责辱骂,然后开始摔东西,后来是推推搡搡等小型肢体冲突动作,最后过度到拳脚相加,鼻青脸肿。
强烈的控制欲、摔东西、自残都是家暴来临前的预警和信号。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图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因为很多人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个下意识的理性评估,是预测好代价才会动手的。
老婆如果是柔道高手,男人即使气得要死大概率也不会轻易动手。但如果老婆是手无寸铁的软弱妇女,这举起的一巴掌或许就很容易打下去。
当每次的粗暴尝试都成功了,或者付出的代价很少,那么施暴者对于暴力的随意性便会增高,他们会将暴力评估为可以做的行为,不再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
马金瑜遭遇的第一次暴力行为是结婚一年后,孩子因车祸住院后,谢德成当众将东西砸在他脸上。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截自《马金瑜独家回应七大质疑:怕被笑话,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她忽视了这件事的危险,为什么一个能手捧着蜂王一晚上的善良男人会对女人动手,她将其解释为压力大,他心情急躁。
然后他尝到了甜头,暴力成了家常便饭,当他觉得挫败、愤怒、无助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施暴来发泄。
被打后,她说过很多次离婚,但太多现实问题导致她并无法离开,于是这种虚张声势的威胁,这种半途而废的反抗成了他下次动手的理由。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截自《马金瑜独家回应七大质疑:怕被笑话,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第三,习惯了家暴的人,会放弃逃离。
根据心理学上的数据,每个遭遇家暴的女性在最终鼓起勇气寻求帮助之前,都已经被打几十次。
她们不愿意寻求帮助的原因是她们会觉得羞耻,觉得自己不够强大,越是强势、自视甚高、爱面子的女生越倾向于隐藏自己被打的事实。
她们甚至会主动配合男人撒谎和演戏,以证明自己活得很幸福。
马金瑜也是这种非常好强的女人,她习惯吃苦,也不怕吃苦,特别希望证明自己可以经营好婚姻和自己的电商生意,即使破产到四处躲债,也不愿意告诉别人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家暴这个事,我之前从来没有公开说过。我觉得很丢人,我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弱者,我觉得自己还是很要强。”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截自《马金瑜独家回应七大质疑:怕被笑话,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债主们对她意见很大,都觉得她一直做生意,怎么还会欠钱,她宁可被误会,也不想承认失败。
在某种程度上,她自己也成了伤害自己的帮凶。
研究者在现实中发现一个听起来有悖情理,却又大量存在的事实:在深受家暴之苦的女性中,有50%的人不愿意离开伤害自己的那个男人,她们会选择自愿待在施暴者的身边。
她们留恋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过后得到的解脱和补偿。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中国反家暴记事》
几乎所有的施暴者都会在暴力结束后忏悔、道歉,并给予补偿,这些态度会让受害者产生一种“幸福来临”的错觉,在暴力间歇的补偿越高,受害者的幸福感就越强。
谢德成也会,打完之后向马金瑜真诚道歉。
这种冰与火的循环令马金瑜产生一种幻想,总觉得这次一定是最后一次。“总觉得也许他能改,也许下一次改了,也许就不会再对我这样的。”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图源:截自《马金瑜独家回应七大质疑:怕被笑话,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马金瑜之所以这么多年不曾报警,哪怕派出所离自己很近,表面上的原因是她觉得报警也没用,“顶多也就是登记一下”,深层次的动机是她总不肯把事情做绝,总是在给他留一个机会。
她总强调当地妇联、宣传部不够重视她的事,但明明她手里就有一支可以让他们不得不重视的笔,有一批让他们当地政府和领导都瑟瑟发抖的强大媒体资源。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截自《马金瑜独家回应七大质疑:怕被笑话,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为什么不用?
因为在下意识当中,她一直都有所保留,没有使用全部力量来摆脱家暴,“我只能靠自己一个人撑着、忍着,(希望)他以后能对我好一点,对孩子好一点。这种幻想,其实一直都有。”
长期的暴力,也会摧毁人的意志,令人丧失恐惧的本能,放弃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她会向朋友诉苦,然后又选择回去。
《恐惧给你的礼物》中说,被自己最亲密的人殴打会引发两种本能之间的冲突:待在熟悉的环境中和逃离危险的环境,马金瑜和很多被家暴的女性一样,选择留下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本能,压过了离家的本能。
除了以上这三点,在马金瑜身上还展现了另外一些女性普遍的认知误区。
比如只要男人不出轨,就算被打无数次也觉得有感情。
“下决心离婚,是他跟女生开房的时候,我已经真正心死了。我没法再见到这个人,看到他,整个人是崩溃的。”
还有看这个男人对别人挺好挺善良,就认为他应该是个好丈夫。
“我自己长期写民间,跟民间一直有感情。哪怕他文化很低,但他人的确很善良,对周围的朋友、亲人都挺好。”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截自《马金瑜独家回应七大质疑:怕被笑话,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光明日报》昨天发文称,公众对马金瑜的故事保持尖刻和警惕,无可厚非,但家暴是不应该被忽视和绕过。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光明日报《女记者自述遭家暴,为什么点燃舆论?》
在马金瑜的故事中,除了她自己,还有她所亲证的,在她那里干活的藏族女工的悲惨境遇,她们默默地承受着呈现常态化的家暴:
头发蓬乱着来上班,脸被扇肿了;在巷子大门口,被掐住脖子,膝盖顶住;男人的拳头,一拳头一拳头砸在脑袋上;白天男的都会喝醉酒,然后拎着菜刀说要砍死媳妇……
她们是沉默的拉姆,是选择了“忍让、原谅、认命”的拉姆。她们也是更多的、不会表达、也没有话语权的家暴受害者,她们无法逃离,更缺乏马金瑜那样的朋友作为道义和经济上的支撑。
她们更值得公众关注。
将家暴问题纳入公共议题讨论,是社会的进步。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图源:视觉中国
而对于广大女性来说,除了对家暴问题保持零容忍,更为有效的,是事前防范,在择偶时学会如何淘汰可能产生家暴的男人。
有这样几类男人,是高家暴几率人群,值得女性谨慎选择。
第一,控制欲特别强的男人。
除了个别心理变态的暴力狂,暴力更多时候是一种控制的手段,如果说教指责辱骂都不能让你屈服,那么接下来一定是暴力。
如果一个男人在短暂的温存之后,控制欲逐渐加深,时时处处都在限制你,不让你出去工作,不让你交朋友,就要开始警惕了。
一个男人的控制狂还表现在只要你乖乖听话,他就会给你点甜头,当你不听话时,他们就会从温柔体贴的绅士变成恶语相向的无赖,这种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言行是他们试图操控对方心灵的手段。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控制欲很强的人未必是出于恶意而控制对方,或许这只是他们理解爱情的方式,但这暴露出他们对亲密关系的认知是非常肤浅而扭曲的,这种认识难以改变,而且根深蒂固。
第二,一直充满愤怒的男人。
在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当中,父亲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如果父亲酗酒、暴力、不负责任,用很残酷的方式对待他,当他进入青春期,一切被压抑的,不被尊重的情绪都会以最激烈的形式爆发,愤怒和叛逆会让他们拥有惊人的破坏力。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这种状态不是不可逆的,若是在这个阶段有温柔的力量介入,比如母亲、老师、同学的温暖和关怀,他们会遏制住自己体内的恶魔,摆脱暴力的控制。
但可惜的是,很多男人未曾得到这个机会,他们从小生活在充满愤怒的环境中,长大后也变成了经常生气,脾气很大,无法节制情绪的男人。
他们抑制冲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被破坏了,习惯了用暴力还击不满,也会夸大自己遭受的挫折,他们非常危险。
第三,内向而偏执的男人。
根据警方的案例分析,从家暴男演变为杀人犯的,很多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实男人,沉默寡言,内向偏执。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种人憋急了,敢干大事。
但女人却偏偏钟爱这样的男人,觉得不善表达是没心机,纠缠不休的偏执是爱得深。
她们忽视了,偏执本身不是爱,他们无视拒绝,只能证明他自己的失控和混乱,并不意味着你在他的眼中有多么特殊。
求爱时纠缠的越狠,翻脸时的无情就会越重。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图源:《中国反家暴记事》
正如荣格认为。“一个人如果无法理清自己的思绪和情感,那么他内心的恶念注定会变成他的行为。”
内向也不代表稳重可靠,如果一个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内心堆积太多负面情绪,是很容易崩溃的。
而暴力,常常意味着无助。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要再重申一遍:
家暴不是个人的家务事,家暴是社会的毒瘤,是缓慢的谋杀。
负责辛普森案件的检察官斯科特·戈登曾说过:“辛普森谋杀妮可,是一个多年的过程——她只是死在了6月12日那天。”
很多遭受家暴的女性,都在缓慢地死去。
咨询邮箱,欢迎讲述你的故事:
wanshui0512@163.com
- END -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晚睡,作家、情感咨询师,一枚斜杠中年码字工,喜好解读复杂情感迷局,关注女性独立与成长,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你的爱怎么了》。
马金瑜的最新回应,揭示了家暴中的三条残酷真相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