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教育,因阅读而明亮

2019-10-04 06:20阅读:
教育,因阅读而明亮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教育的真正目的——人!所有的努力,归根结都都聚焦在人的灵动自由、健康活泼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上。始终坚守这样的教育初衷,就会自觉自愿地去探究教育的规律,明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路径。感谢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西门幼儿园邵暖对拙作《让教育更明亮》一书的阅读和评论。

教育,因阅读而明亮
—读常生龙《让教育更明亮》
/邵暖

放寒假前期参加了区里举办的“啃读活动”。《让教育更明亮》是这个活动首选的推荐书目之一。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淡淡的墨香衬托着简约的书面,没有过多的华丽背景图,一直以来我看书喜欢先看序言,从序言的简介中认识作者。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的资源,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设
厚实的文化沃土,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的新格局。看完这段话后,让我不由得有种想继续翻看这本书的冲动。
《让教育更明亮》收录了作者23篇文章,分成了“教育的目的”“育人的规律”“家庭的责任”和“资源的整和”4辑。最后,作者附了篇后记介绍了本书出版的经过。这本书不仅仅适合老师阅读,也适合每一位家长阅读,它不仅能使读者从所描述的现象中看到问题的本质,明晰所阐述的道理,而且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
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
教育不是只有学习和考试,学习和考试不是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唯一。即便学习失败了,也不能说人生就会失败。家长和老师,要放宽心态,放远眼光,从孩子的一生发展来设定培养目标,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作者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疾不徐引领读者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书中重点列举了坚持把一件事做到底、孝敬父母、说了就一定努力去做、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从错误中反思等。这些都是教育的根本,但最最核心的父母和老师,都只能陪孩子走完人生的那么一小段路,后面的路怎么办呢?在漫长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没有父母的帮助,也没有老师的标准答案,只有靠自己。
鹰的孩子是被老鹰丢下悬崖的,小鹰在急速坠落中学会了飞翔。然而我们经常会剥夺孩子独自闯荡世界的机会。和教给他知识相比,给他创造条件,让他乐于求知;给他平台,让他有机会探索和实践;给他空间,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心酸,这些都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只要双足不被坤起,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路;要是将鱼身硬接上双足,反而剥夺了它自在游水的可能。
立脚点求平等,出头处谋自由
在书中第二辑里,常先生提出的是“育人的规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段里,幼儿在生理、认知(心里)、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具有阶段性的。在不同的阶段里,孩子某些方面的发展会非常迅速,处于最佳的发展期。秩序,以及在秩序遭到破坏之后的重现建立,是幼儿时期孩子教育应特别关心的事情。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在孩子刚入园的那段日子里,孩子的哭闹仍然记忆犹新。当然有的孩子比较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也有不少孩子还没送到幼儿园的门口就开始大哭大叫,搞的家长也心慌意乱孩子虽然交给了园方,但自己依然心神不定,一颗悬着的心怎么也放不下来。孩子为什么会哭闹?根源就是此前的教育方式的不同,在孩子探索秩序感时,家长不理解孩子,甚至还大声呵斥,无形中让孩子内心中产生进一步的紧张和恐慌。一旦家长将其送到幼儿园,要让他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人群,他在家庭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脆弱秩序被打破,他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消失了、自己的父母消失了,再这样无助的、焦虑的心理状态下,号嚎大哭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那些平时就有良好秩序感的孩子,以及时常在消失了的东西会通过某种方式再现的游戏中获得满足感的孩子,在走进幼儿园的时候,就不会有很多的焦虑,他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立新秩序、让自己在幼儿园生活更加舒适的活动中。
第二辑中还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育人的规律”如:学习的基本原理、要相信孩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等。人像树木一样,要是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富有智慧的创造者“家庭”
常先生把“把握生长的特点”放在第三辑的开篇,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在教育幼儿之前,首先要回到自己的童年,努力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幼儿,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幼儿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关注“最佳发展期”,往往会导致孩子发展方面的遗憾。
“创设良好的环境”。家庭环境既是一双无形的手,也是一双有力的手。“家庭教育的基本方针要统一”书中提到的森田友代的家庭教育虽然不是完全赞同,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需要是尽量满足,还是有限满足都不是教育的根本,作为一种家庭教育原则确定了之后,再将孩子逐渐养育成人的整个阶段内,都要以一以贯之,不能朝令夕改;“做孩子的表率”我身有体会,女儿今年上初二了,保持最好的习惯就是在公共场所不乱丢垃圾、过马路不抢红灯,这也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我们并没有特意教孩子这些生活中的约束能力,也都是我们的自身行为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吩咐孩子时才是在教育孩子,在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大人不在家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重组家庭小婷的故事、霍普菲尔德的故事、若贝尔获得者菲利普斯的故事、物理学家费恩曼的故事,都是在讲亲子关系及孩子兴趣和求知欲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因素。
在“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方面,常先生列举了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教授从事儿童阅读研究的案例。中国儿童的课外阅读和美国儿童阅读做的比较,发现两个国家的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是大体相当的,但在美国孩子的阅读量则是中国孩子的六倍。主要是两个原因:1)中国家长在选择读物过于超前,孩子难以理解,感受不到阅读的兴趣;2)在中国家长不太注重陪伴孩子阅读,中国家长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督促孩子写作业上。
在书的最后常先生还提到了“资源整合”。列举了从学校资源的供给、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用好各种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案例,讲述了用好各种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认知能力。
《让教育跟明亮》一书中没有过多的华丽术语,用名人案例诠释更多的教育道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书里看到的是一种大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升华;作为父母的我,在书里看到的是,怎样培养孩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借用序言的一句话来对本书作者的深深敬意:用大众立场看大家作品。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