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2021-11-17 06:18阅读: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
我们单位是上海市花园单位,院子里栽种的各种植物种类繁多,此起彼伏地开着色泽不同的花儿,让整个院区显得生机勃勃。一丛丛的佩兰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们从七、八月份起就开始开花了,一直到现在依然绽放着。在微风的吹拂下,茎叶和花儿随风摇曳,给人一种灵动之美;花儿所释放出来的沁人心脾的香味,引得一群蝴蝶在花间飞舞,蝴蝶和花儿构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让人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佩兰的全株和花儿均有类似于薰衣草的香味,在我国古代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古人将佩兰的植株晒干,剪切成段,装在香囊中佩戴,或者装在枕头中帮助睡眠。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墓中出土了很多精美的物品,其中就有四种香具,分别为香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香枕、香囊、熏炉(配有竹熏罩),还有9种香料,分别是花椒、茅香、佩兰、桂皮、辛夷、杜衡、藁本、高良姜、姜。这些香料既有提味增香、宗教祭祀、香身、保健、防腐等实际用途,更反映出当时西汉初期贵族对香料所蕴含的精神气象的迷恋。其中,佩兰就装在汉墓中出土精美的绣花香枕中。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及其干燥后的样貌
佩兰是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而并非兰科,又有兰草、香水兰、醒头草等名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所说的“兰”并非如今人们种植的兰花,而是指佩兰、泽兰、白芷等具有香味的香草。国人对佩兰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据今天5000多年前的炎黄时期。
孔子周游列国,在路经陈蔡去应楚国国君之邀的途中,曾被陈蔡的统治者派兵围困,担心他一旦为出国所用而危及到自己的国家。当时孔子一行粮食断绝,处境艰难。子路因此而抱怨,问孔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讲仁德的人却被困?孔子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出自《孔子家语·在厄》)这其中就谈到了“兰”,有人对此进行考证,认为孔子所说的兰,其实指的就是佩兰。东汉蔡邕在《琴操》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从当时野生兰花的分布情况看,孔子返回山东的这一行程中是不大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的,蔡邕在文中所说的“兰”指的应该是佩兰。孔子在外奔波了十多年,但自己的思想不为各国国君所接受,他在感慨中将自己喻为佩兰,认为自己的高洁品行远非他人可以比拟。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
佩兰之名由动词“佩”与名词“兰”组成,始见于《本草再新》,“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佩兰在我国古代就是传统香料,人们喜欢将其佩戴在身上。到了夏季,气候湿热难耐,很容易患上暑湿感冒,佩戴佩兰有助于化湿解暑。屈原的《离骚》中也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记载。屈子身戴佩兰草,特立独行于楚天之下,也只有他的美德能配此殊卉。唐代韩愈在《幽兰操》一诗中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这里所说的兰,显然指的就是佩兰。唐代大才子孟郊在《遣兴联句》中也有“殷鉴谅不远,佩兰永芬芳”的名句。
佩兰,即《诗经》里的“蕳”,《毛诗传》和《楚辞》里的“兰”,《神农本草经》里的“兰草”。《诗经·郑风·溱洧(zhn wi)》中写道:“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在这首诗中,出现了两种植物,一种是作为信物的勺药,还有一种就是蕳(读jin),古称兰草,今称佩兰。有一首四言古诗这样写道:“彼泽之陂,有蕳芮芮。有匪君子,其仪亹亹。彼泽之津,有蕳菁菁。有匪君子,其风英英。彼泽之湄,有蕳萃萃。有匪君子,言念其美。”佩兰春生夏长,在秋日里花香四溢,这样美好的事物的确可吟可咏可诗可画。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
作为菊科草本植物,佩兰的高度可以达到1米左右,如果大片种植,秋季开花季节行走其中,人的大半个身子都隐藏在花海之中,那种感觉非常美好。佩兰的根茎在地下是横着生长的,呈淡红褐色。它的茎直立,茎的颜色以绿色或红紫色为主,茎基部的直径可以达到0.5厘米左右。茎在下部分枝较少,到了顶部之后会有伞房状花序分枝,在开花的时节给人感觉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所以很容易随风摇曳。佩兰喜欢丛生,一丛丛地生活在一起,或许就是借此而互相帮扶吧。
佩兰的叶子基部和顶端的都较小,茎中部左右叶片最大,每个叶片基本上都是三裂片,总体上呈现长椭圆形,长度在5-10厘米左右,宽度在1.5-2.5厘米之间。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及枝端排成复伞房花序,花序的直径在3-10厘米之间。每朵小花的花苞呈钟状,有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卵状披针形,中内层苞片渐长,长约7毫米,长椭圆形;全部苞片紫红色,外面无毛无腺点,顶端是圆钝的。开放的小花儿呈花白色或带微红色,花冠长约5毫米,一根根白色的、细长的花蕊从花筒中伸展出来,像一根根飘带随风飘荡,让着佩兰的花儿更增添了一份妩媚,也吸引着蝴蝶在花序之间来回飞舞,辛勤地采撷那香甜的花蜜。
佩兰在溪水旁边和路边灌木丛中都有生长,过去多为野生,不过现在栽培的比例正在增大,要想看到野生的佩兰倒是不太容易了。佩兰的颜值非常适合作为园林的装饰植物,再加上它独特的香味,常常引来飞舞的蝴蝶,当清风徐来的时候,随风摇曳,真是一种非常别致的风景。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和蝴蝶
中医中的佩兰,指的是佩兰晒干之后的干燥物。通常在夏季、秋季采割,晒干即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有如下记载,“兰草,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对佩兰的药理和功能已经有了详细的说明。
古人常将燃烧,用其产生的芳香以敬神和清洁空气。节日期间,人们会通过佩戴佩兰驱疫避秽,或在夏天将佩兰泡水饮用去除湿热,减少夏季疾病,还会食用佩兰制作的粥食、汤羹、以及药酒,来驱逐体内积存的毒素。
春秋时代,人们就开始采集佩兰沐浴,《诗经》记载为“浴兰汤兮沐芳”,沐浴后周身清香,还能去除污垢。到了汉代,人们喜欢将晒干的佩兰放入衣物中,避免衣物被蠹虫损害。夏天放置于头发中,还能有效去除汗臭。佩兰又叫“醒头草”,人们把它缝到枕芯里,能缓解鼻塞、神经性头痛等。夏季,将佩兰、金银花、百部、艾叶、薄荷、葫芦巴、木箱、菖蒲混合在一起,碾碎后装入布袋或者丝绢中,放置于床头,还有驱逐蚊虫的效果。
《本草纲目》记载:“兰可佩、可浴、可纫。”佩兰既可以随身佩戴,芳香身体,驱虫除秽(可纫可佩),又可以做成香枕,坐卧于其上(可藉),也可以做成香泽以润发(可膏),还可以作为沐浴的芳香物(可浴)。除了李时珍记载着有关佩兰的这些用法外,据说明代已经用佩兰提炼香精了,不过这种制法现在已经失传,非常可惜。今天,各种大牌香水涌入进来,我们自己传统的香料搭配却常常被忽视,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古代传统香料
佩兰
屈原在《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里所说的“兰”和“蕙”,其实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兰花,而是具有香味的佩兰之类的香草。当时的兰花文化,其实是香草文化。佩兰也叫灵香草,又名蕙草,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屈原有“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衿之浪浪”。远闻时只觉有中草药气息,但近闻就会有怡人的清香了。就如君子望之俨然,即之而温。由此可知,佩兰的人文历史里贮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
佩兰以其独特的芳泽,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为其吟诗作词,表示自己的倾慕之情!两汉时期佚名的《古乐府•兰草自然香》写到:“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要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唐代诗鬼李贺在他的《公无出门》中也写道:“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用佩兰歌颂品性高端的人士。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