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平说春秋4.数典忘祖与债台高筑

2019-06-11 15:04阅读:

数典忘祖

当然,周天子也不是总逮着鲁国要东西,有时他也向别的国家提提要求。据《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年,周景王的王后穆后去世。王后去世,按照礼仪,亲近的诸侯是要派人来参见葬礼的。晋国派了大夫荀跞(音洛)参加葬礼,以籍谈为副使。葬礼结束之后,周景王照理要设宴招待晋国使者。这时周景王耍了个心眼,特意用鲁国进贡的壶作为盛酒器。然后,以鲁壶为名,暗示让晋国进贡,周天子对荀跞说:
伯伯,诸侯都向王室进贡礼器,唯独晋国没有,这是为什么?
天子称呼他为伯父,并不是说他就是天子的亲伯父,因为荀氏是天子的同姓,而且荀跞一定比天子年龄大,所以这么称呼。周人讲血缘,社会关系也与血缘来定位。影响到后来,我们的社会就形成一个人伦的社会。传统社会里,称呼人要看对方的年龄,然后称叔叔、大哥、小兄弟、小妹妹。实际上二人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这么称呼,就显得没有文化教养,不懂礼貌。就像大人带着孩子出去,见到熟人,一定会要求孩子按照相应的辈份称呼对方,否则,孩子没教养,大人有责任。规矩是天子定的,因此,天子很礼貌,但荀跞却一脸的尴尬,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向副使籍谈作揖,让他回答。副职就要恪守“副”道,为正职排忧解难。所以,籍谈编织着理由回答说:这主要是当初别的诸侯(当然在暗指鲁国)在受封的时候,都从王室接受了礼器,以镇抚社稷,所以他们能把彝器进献给天子。晋国住在深山里,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天子的威福达不到这里,征服戎狄还来不及,所以无法进献彝器。
籍谈的意思,别人(鲁国)不仅被封到了好地方,还得到了很多的赏赐。晋国不仅被弄到了深山里,还不给赏赐。因为当初你不赏赐,所以现在我不进贡,听起来有些道理,但一下被周天子抓着了把柄。周景王反讥道:叔叔,你忘了吧!当年唐叔(晋国的始祖)是成王的同胞弟弟,周武王的亲儿子,难道会没有赏赐吗?周王朝第一
代领导人周文王用来检阅军队时用过的密须鼓和大路(车名)、第二代领导人周武王攻克商朝的盔甲都赐给了唐叔。以后周襄王所赐的大路,戎路(二者都是车名),斧钺、香酒、彤弓(红色的弓)、勇士,晋文公都接受了,还赏给了南阳(洛邑黄河北部一带)的土地,安抚和征伐东方各国。这不是赏赐又是什么?晋国子子孙孙不要忘了这些事,这就是所说的福。不记住这些恩赐,叔父还算是有心之人吗?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家族称籍氏?那是因为从前你的远祖孙伯黡(音眼)掌握晋朝的典籍,你是司典的后代,怎么就忘了呢?这是《国语》记载的所谓《国语》体。用今天老百姓的话讲,“给你们这么多赏赐,居然不感恩,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你的祖先掌握晋国的典籍,竟然忘记了祖宗,你还是个人吗?!
籍谈被周景王数落得哑口无言。他们走出去之后,周景王说: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兴旺吧(天子讲礼,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生的孩子一定没有屁眼)!举出典故,却忘记了祖先。”“数典忘祖(表示忘本或对本国历史的无知)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晋国是武王儿子的封地,与周天子是最亲的人之一,像晋国这样的姬姓大国,对于王室已经不进贡了,周王室还能指望谁?从另一个角度讲,数典忘祖事都办出来了,周天子也只能在心里嘀咕两句,谁又能指望周天子?

4.债台高筑

实际上,不要说交贡粮,没人抢粮就不错了。因为在东周初年,就已经有人抢粮了。郑国人甚至在东迁初期就曾帮助周王抢收麦子,不过是收到了自家的粮库里。非但如此,他们发现王室中有宝贝,居然进京城把他们运到自己的宫殿中。周景王见无人纳贡了,就想出了造大钱,实行通货膨胀的办法来解决资金的短缺。周天子身边的大臣单穆公说:“不能这样做。古时候,天灾降临,才统计财货,权衡钱币的轻重,以便赈济百姓。若百姓嫌钱轻物重,就铸造大钱来用,于是有大钱辅佐小钱流通,百姓都有得益。若百姓嫌钱重物轻,就多铸小钱来行用,同时也不废止大钱,于是有小钱铺佐大钱流通。这样,无论是小钱、大钱,百姓都不感到吃亏。如今陛下废除小钱而铸造大钱,百姓手头的小钱成了无用之物,能不感到困窘吗?如果百姓困窘,陛下的财用将因此而缺乏,财用缺乏了就会设法重敛于民。民众无法负担,将会萌生逃亡之心,这是在离散民众啊。周王朝已经很衰弱了,还要用搜刮民众的财产来充实王室,侵夺民众的资财来助长灾祸,这是抛弃善政而置民于死地啊。君王可要想好了,别做蠢事!”
单穆公是在警告周天子,你的财政都来自百姓,让百姓不好过,他们就会想办法移民,百姓都移民(逃亡)了,你到哪里弄钱,周王室现在已经很弱了,更应该爱护百姓。但周景王根本不听,有钱花是硬道理,因此,他还是铸了大钱。
到了末代的周王,没有人交粮纳贡粮,通货膨胀也不好使了,然周王还想过好日子,就不得不向商人借贷,搞得一些商人们经常拥聚宫门要债,末代天子周赧王羞得只能躲在王宫的高台上不敢露面(赧王之称形象也,因羞惭而脸红),留下了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和毁鼎卖钱的传说。
周天子已经不天子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