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平说春秋58.(晋)重耳逃亡狄国

2019-08-13 10:02阅读:
听书:http://www.ximalaya.com/manage_album/9328566
宫廷之祸很多都是由王位君位的争夺引起的,有的时候,你并不想争,但只要处在一个位置,别人就把你当成竞争的对象,而一旦被对象了,你就可能惹祸上身,防不胜防,所以,必须学会应付此类突发事件,防范别人算计。做人难,做一个君王之子更难。晋文公重耳或许就是一个。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将折腾你一番,受得了,你可能成功,受不了,就一边待着去。唐僧取经必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取的就是假经。所以人要想有成就,必须先接受考验。磨难有时与成就是成正比的。差不多有成就的人都会有磨难一样,人生必须有这道历练,就像弹簧,不压一压是不会有弹性的,好的弹簧就是能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重要的是你给它多少压力,它给你多少弹力。当然,弹簧一定有压断的时候,承受力小的弹簧更容易压断,而承受大的、弹力大的弹簧则有更大的承受力与弹力。晋文公就是这样,祸起萧墙,然后,避难母邦,然后再遭兄弟迫害,逃难他乡,一路颠沛流离,饱受歧视,风餐露宿,最终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晋献公派兵捉拿重耳,重耳虽有城邑,却不能抵抗,虽不抵抗,但又不愿被捉拿,只有逃亡。
逃亡容易,往哪里逃,却是需要选择的。重耳慌不择路,先向南逃,到了黄河边,在这里与随从会合。公子逃亡不像一般老百姓,儿子被老子打了,一个人跑出去。公子是一面旗帜,这个旗帜下必然聚集着一些人。重耳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所以身边不乏一些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狐偃、赵衰、先轸、贾佗、魏武子等在内的一批人,这些人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狐偃,是重耳的亲舅舅,后来更成为他的人生导师。齐桓公为了称霸,身边集聚了很多人才,而晋文公在这方面早有储备,在他十七岁时身边就已经集聚了众多的人才。逃亡的时候,这些人才就成为他的智囊与精神支柱。所以公子逃亡,随从很多,形成一支成规模的旅行团,这样的旅行团,别人是要买账的。
在暂时脱离危险后,下一步,作为政治逃难,往哪去?应当找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国家,而大国有这样的条件。当时,比较大的国家是齐国、楚国,西边很近的那个秦国也能作为 庇护,但是狐偃不同意,我们可以认为他有这样的分析,齐楚可以依靠,但一是这两个国家太远,千山万水,万水千山,这样仓促地逃出,没有资助,没盘緾,走远路不是选择。二
是以现在的身份前逃,不会得到大国的重视与重用,一问您怎么出来的,原来是被父亲、被君王打出来、轰出来、逃出来的,这样的人谁会正眼相看。三是即使逃到大国,将有怎样的命运也不得而知,与其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不如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安全。因此,狐偃选择了一个去处:狄国。
狄国虽是小国,但它独立、不受晋国控制,更主要的是狄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也是狐偃的祖国。有舅舅的照顾,生活安全有保障。走一步说一步,先在狄国稳住阵脚,再做选择。
于是,重耳一行来到了狄国。
摘自博主《鉴往春秋》,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