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平说春秋135.季札让国

2020-04-02 23:26阅读:

公子光与吴王僚是堂兄弟,公子光应该是堂兄,吴王僚则应该是堂弟,公子光是吴王僚大伯父的儿子,吴王僚是公子光三叔的儿子。这样的血缘亲近的兄弟,公子光为什么非要杀吴王僚而自立呢?
因为他觉得吴王僚做吴国国王是不合乎道理的,那个位置本来应当是他自己的。
为什么这样?这还要从一起让国事件说起。
周王朝建立之前,还是一个小邦国,周国统治者古公亶父为了让周有好的发展,选择了小儿子季历作为继承人,季历的两个哥哥太伯和雍仲见此,主动避让,离开周国到了太湖之滨建立了吴国。这是历史。
吴国到了吴王寿梦时,又有了类似事件的故事。但这一次却是被让者反让。当初,古公亶父让小儿子继承,老大太伯老二雍仲避让弟弟,移民到吴地。而这一次则是获得吴王继位授权的小弟季札让给所有的哥哥,自己就是不继位,结果导致王位的争夺,造就了吴王阖闾。
吴王寿梦在位二十五年。他在公元561年去世。寿梦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
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在这四个儿子里,小儿子季札看上去最贤能,最聪明,最机灵,因此,老吴王生前想把王位传给这个小儿子,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吴国人只好让长子诸樊暂时继位,代理执掌国政。那意思,如果小儿子高兴了随时可以要回王位。
结果一年以后,老吴王的丧期满,老大就要把君位让于季札。
季札推辞,并给哥哥讲了子的故事,说自己愿意做下一个子
是谁?子是曹国的公子、曹宣公的儿子。在吴王寿梦去世的十多年前,公元前578年,曹宣公随晋国在外出征,死在国外,曹宣公的弟弟(也有人说是另一个儿子)公子负刍想做国君,见曹宣公死在国外,有机可乘,就杀了太子,自己即位,就是曹成公。
这个时候,子臧为父亲曹宣公送葬。安葬父亲子藏流亡外国,曹国很多人都跟从。
曹成公杀太子即位,让诸侯们看不惯,因此,诸侯请晋国讨伐,诸侯们都加入了同盟,晋国作为盟主应该管管这个事。但是晋国这时忙着与秦国作战,然后,又专心对付楚国,当时的晋厉公无心管曹国的闲事,一时容忍了曹国的这一篡位事件。公元前576,晋厉公终于腾出手来,把曹成公押往京师治罪,准备立子臧为国君。子臧无心做国君,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
节是一个人的操守、一个人的使命。圣人、最高境界的人能够洞悉通达甚至可以超越它的束缚而不受拘泥次一的人就必须遵循这样操守礼节规范;而最下等的人会不顾操守礼乐。做国君不是我的使命,做不了圣人但可以做个“守节”的君子。因此,子臧逃避到了晋厉公应诸侯的申请抓了曹成公,让子即位,但子不干,这使得晋国和诸侯们没办法了。曹国总要有国君,子不干,不能强求,但也不能让子就此成为一个逃亡者、受害者,曹国人请晋国出面,让子臧回国,于是晋国人要求子回国,以此作为让曹成公复位的条件。公元前575年,子臧回国,晋国释放了被扣留的曹成公。
季札想做子说: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现在,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不服从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
吴国坚持要立季札,这个国人主要指的是王公贵族。季札是铁了心不接受王位,甚至准备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老大诸樊做了13年的吴王,在公元548年去世。诸樊没有忘记老父王的遗嘱:把王位传给季札,于是打破了父子相承的继承制,临死之前,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后来的吴王阖闾,而是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弟余祭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直到最后把国位传至季札为止,如此完成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吴国人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都想让他做国君,诸樊这样兄传弟,就能依次传到季札身上了。
老二余祭继位以后的第四年,公元544,派季札出国访问,季札于是周游列国。
从《史记》描写来看,这个季札真的不简单,有品位、有见识、也有政治眼光,还有贵族的风范。到鲁国他能欣赏各种宫廷高雅的音乐,说明他有文化。到齐国,他劝说晏平仲让他快些交出封邑和官职,因为他发现齐国这个机体中已经有问题了,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没有这两样东西能免于祸患。因此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所以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得以身免。说明他有政治眼光。
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奢纵欺人,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说明他有道德
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认为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
从卫国到了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手中。临离开晋国时,他告诫叔向:你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说明他有远见。
季札刚出使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虽然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因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献宝剑给徐国国君。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徐国国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子说: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这就是春秋时的贵族!以这样的方式讲诚信。
老二在位十七年,公元前531按照老大的安排,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