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读《无效的医疗》有感

2016-09-05 16:31阅读:
先从一则假新闻说起。前些天我从一位医生的微博上读到这么一则新闻:
为了研究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与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美国进行了一项长达 10 年的多中心研究 PISS。研究将患者分 2 组,患者满意度与医生 / 医院收入挂钩组、不挂钩组。结果发现,挂钩组的患者死亡率较不挂钩组的高 238%、慢性病发病率高 146%、抗菌药物处方增加 858%。
对这样的研究结果,我嗤之以鼻,回复评论说,“这结论给得也太粗糙了,我至少还想知道,哪些让患者满意的行为导致了危害?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让患者满意的行为并没有导致危害?”
可惜,医生们或许只想告诉我们——让医学知识缺乏的患者满意,就会让生命付出代价!于是,作为患者,我们在治疗中就一定要毫无保留地听医生的,不要想太多。这对医生来说固然是好事,也就难怪在有人已经指出这是一则假新闻后,还是有很多医生在转发它。不过还好,我最初读的那条微博已经被作者删除了。
从上述假新闻中的陈述中可以知道,患者满意度高的那一组用药增加,疗效反而更差。于是,我们可以推断,大多数患者认为药用得越多越好,这或许是过度医疗现象产生的一个根源。
随之而来的更可怕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医生们本来已经在过度医疗了呢?这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情。《无效的医疗》书中告诉我们:
(瑞士提契诺州的卫生部门主管)多明尼杰帝与苏黎世大学的同仁合作,利用近6000个临床案例,比较了7种最常用与较少用的手术的频率。其中包括了扁桃腺手术、盲肠切除、刮宫和子宫切除、胆囊摘除、疝气治疗以及痔疮手术等。除了切除盲肠之外,一般民众所接受的开刀治疗次数一概“多过”医生本身,例如,扁桃腺摘除手术多了47%,疝气治疗多了53%,胆囊摘除甚至多达84%。总计下来,不懂医学的民众手术频率平均高了33%。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治疗非但没用,而且有副作用。这本书讲的第一个案例是一种
心脏手术——激光打孔术(TMLR),这种手术曾经在德国风靡一时,“只有当此设备(激光医疗设备)的供货商供货吃紧时,才稍稍为它的流行带来一时的阻力。”然而,一项于199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一年,接受激光手术的患者有89%的存活率。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就颇有改善,在第一年里就有96%的存活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有些人极度反对中医,原因是中医药没有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疗效和副作用都不明。那么,来看看下面这段话吧!
根据《德国医学》中海德堡大学医院外科医生的报导,在肌肉和骨骼上的切和锯并没有很充分的理论依据:“目前在外科学的研究课题当中,只有不到15%具有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书中也给出了答案。
安慰剂的比较研究对药物研究人员而言是家常便饭,不过许多外科医生却拒绝采用。他们的理由是,仅仅为研究目的而蒙骗患者,在其身上留下伤疤(不管伤疤有多小)是不应当的。……由于安慰型外科手术向来受到普遍的抵制,所以目前外科的临床研究只有约3%以符合高标准。这就表示:很少有介入人体的手术经得起科学验证。外科医生大力推荐的手术,通常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是否真的优越。
本书推荐了由美国洛克维尔市的健康照护品质与研究中心为患者拟定的一份术前问题清单,这份清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客观地思考是否要做某项手术。不过,我有些怀疑即使是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决心这样做了,却难以得到医生满意的答复。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医疗资源是那样的紧缺,以至于大多数情况下是患者在求着医生给他们机会能做手术。清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证明可以指出,该手术的可能效果大于可能损伤?”记得当年我父亲患胆囊癌后,多家医院的多名医生告诉我们他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做手术,但这种癌症又实在是对放、化疗不敏感,迫于无奈我们后来又找了一位大夫,而当我父亲问出(上述清单中的)这一问题时,大夫的回答是——“我会害你么?!”一句话噎得我们无言以对。
去年底,我写了几篇博文《从人均寿命谈如何对待中医》,起因是黄建平先生的一则微博:
中医牛叉吗?
看看古人的寿命,古代一直到清朝人均寿命也没怎么提高,平均寿命大多没超过40岁,也就近100年,西医进入后,随着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逐渐从清朝约35岁提高到目前70多岁。
很显然,黄先生认为均寿命由医疗决定,至少也应该大部分由医疗决定,否则,单凭西医进入我国前人均寿命低无法证明中医不“牛叉”。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两段话:
英国社会医学家托马斯·麦奎恩研究威尔士和英格兰的死亡登记文献发现,早在19世纪,各种疾病(包括霍乱、伤寒、肺结核、麻疹、猩红热和百日咳等)的死亡率就在持续降低。也就是早在传染病病源得到鉴定,以及抵抗这些疾病的药物开始应用之前,就已经降低了。麦奎恩以肺结核为例做了说明:该流行病的消退约有92%是归因于生活状况改善,而抗生素应用只占8%。
麦奎恩指出:“说到底,现代医学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么具有影响力。”法国的微生物学家雷内·杜柏斯乃抗生素研究的先驱,他的看法则是:“容易清洗且平价的棉质内裤,以及带来光亮的透明玻璃的使用,对于防治感染和发炎的贡献其实比药物和诊疗的总和更大。”现代医学的研发(药剂、加护病房及高科技检测仪器等)对于国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仅占10%。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人尤格·布莱克,说实话,这很让我惊讶。我曾经以为是我们国家的医疗制度不合理才导致了过度医疗现象的出现,然而,在印象中国民职业素质极高的德国也出现了这一现象,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本书的最后一章题为《知识才是最好的医疗》,作为一般民众,我们理应多学习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自己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负责,而不是将其完全交给医生。




假新闻:患者满意度越高死亡率反而升高 238% - 丁香园 http://6d.dxy.cn/article/138554

从人均寿命谈如何对待中医(一)_孙旭东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9d5d75d0102w2zb.html?vt=4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