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教育管理进化的五个追问

2019-06-12 15:21阅读:
只要有组织,就会有管理;只要有教育实践,就会有教育管理。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2018年,放管服改革、乡村教育治理走向何方?家校共育、师德建设怎样升级?教育管理如何进化?这样的管理进化又引发了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以追问的形式,回望2018教育管理的进化历程。
  吴浩是陕西省宜川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20189月,他同时成为该校高一年级5个班的班主任。
  班级管理一拖五,每周12节的生物课,兼任学校德育研究处副主任,虽然这么多工作,但吴浩依然潇洒。
  其实,吴浩和同事探索班级管理一拖二,即一名教师同时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已经好几年了。在班级管理成功一拖二的基础上,吴浩主动向学校申请一拖五,并得到校长孙明贤的大力支持。
  班级管理一拖五,依靠多年班主任勤跟、勤盯、勤管的方式彻底行不通,必须靠自主管理。吴浩的每个班都有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纪律、学习、文化、生活、社团、价值引领6个部。吴浩只管理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6个主席。
  前不久,学校统一测试,吴浩的5个班在全年级34
个班中分别取得了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的好成绩。激发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比我想得周到,在不少事上干得比我好。吴浩说。
  宜川中学一拖五班级管理模式,折射了2018年全国课改深化背景下的管理升级与进化。综观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管理进化案例,我们将其梳理为五个方面。
  放管服如何三化
  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重塑了政府和学校的关系,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调整了教育生产关系,解放了教育生产力。
  作为山西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和顺县推进的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实施过程,都更为彻底:将学校内设机构设置权、副校长提名聘任权、内设机构领导选聘权、教师聘用权、经费使用权、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权、学校年度综合考核奖金分配权、特色课程开设权等下放给学校,学校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干涉。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将各科室的所有检查、评比、考核项目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学年度末由区教育督导室牵头,各科室共同参与,对学校、幼儿园组织一次集中考评。在学校全面自评的基础上,督导室征询各科室意见,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等要素中确定几项主要指标为必查指标,再由学校自荐一项特色发展指标,督评专家再随机抽取一项指标,共同构成查验指标进行评估,以抽验结果为学校发展状况归档赋分。
  与青岛市崂山区教育管理变革相似,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将学校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学校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7个方面细分为42项考核事项,全部纳入中小学办学综合目标考核,区教委仅在每学年结束时对学校进行一次综合目标考核,没有其他的检查和评估。
  诚然,这些教育管理变革的探索为更多区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然而就全国整体而言,面临的是放管服改革如何广化、深化、内化的问题。所谓广化,是指那些没有真正行动的更多区域如何尽快启动、实施;所谓深化,是指已经启动教育管理变革的区域如何持续推进、取得更大成果;所谓内化,是指学校在获得更多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如何解放教师、学生,提升教育内涵,将立德树人切实落地。
  乡村教育治理走向何方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乡风如何文明?治理怎样有效?这些都离不开农民文明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助力和引领。
  如何以乡村教育拉动乡村文明,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文明策源地?一些学校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
  教育从心出发,是河北省固安县牛驼中心校校长范瑞增的核心主张。为从内在唤醒教师的职业生命,范瑞增带领部分教师成立了零极限读书会。通过阅读零极限读书会推荐的《零极限》《非暴力沟通》《幸福的方法》等书籍,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了为心灵打扫,化解负能量,传播正能量。
  师生共写心灵成长日记是牛驼中心校的一大特色。心灵成长日记主要写每天感动的事、有意义的事、乐于助人的事……它引领师生进入正向思维,超越琐碎和消极,关注事务的积极意义。
  在阅读和心灵成长日记的浸润下,这些乡村孩子为自己的生命铺就了深厚的精神底色。牛驼中心校不仅唤醒了越来越多的师生,而且开始将教育向外延伸,尝试进行家庭阅读、同村阅读、创建学习型乡村。学校在各村成立读书会,尝试跨年级、跨年龄段的集体阅读,由学校协调村委会对学生开放本村书屋,在本村教师指导下开展共读。随着学生读书热情的持续高涨,家长也陆续加入其中……良好的读书风气日益浓厚,书香拉动了村民文明素养的提升。
  家校共育怎么升级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是根,是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是家庭教育成果的显化。家校共育是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支撑,在这方面,一些先行者创生了可贵的理念与实践。
  用培训让家长精神成长,用学校文明引领社区文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育呈现出一种家校共育新秩序。
  在家长培训过程中,西工区教体局特别提醒教师注意厘清家校关系的边界,不越界、不训诫、不控制,要求校长、班主任不做拯救者,不做别人的上帝,尊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事实关系,不可以过多分析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弄清楚孩子发生了什么,哪些是需要家长做的,哪些是需要学校做的。
  与西工区的家校共育不同,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中心校家校共育的核心载体是《父母规》培训。
  我是一位爸爸(妈妈),我郑重承诺:
  从此刻起,我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从此刻起,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从此刻起,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
  ……
  这是济水中心校每周家长学校里,家长集体承诺的片段。如今,在济水中心校,一个由12人组成的讲师团已经组建成功,他们负责对辖区所有小学一年级的全体家长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提升家长的精神海拔,让家长学会如何爱自己、爱孩子。
  师德建设谁来破局
  2018611日,面对飞驰而来的摩托三轮车,河南省信阳董家河镇绿之风小学教师李芳推开了学生,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李芳用生命向世人再次诠释了大德大勇的伟大师爱,大慈大爱的高尚师德,大仁大义的不朽师魂。
  尽管李芳的事迹让全社会感佩,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师德负面事件屡见极端。提升师德整体水平,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让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必须升级师德教育的理念与方式,从专家报告、典型引领、表彰惩戒的模式,升级为研究师道、提升师德、幸福教育的模式。前者是一种外控型模式,后者是一种内生型模式。要想达成内生的效果,必须少些说教,多些体验,尤其是生命成长的体验。
  没有体验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去年8月,中国教师报·乌兰察布二期合作课改高级研修班在乌兰察布开班,全市27所项目学校的400名教师、30多名校长通过体验式培训发现全新的自己
  寻找自己的名字游戏中,通过两次不同规则下的寻找,参加体验的教师明白了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解手链游戏则让教师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体验式培训不仅让课改骨干教师深受触动,更让校长们耳目一新、入脑入心。小组分享、研讨、展示,助教引领,导师点评提升,层层深入,让参训校长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
  我是对的”“盲人与哑巴”“开启心灵体验”“认识学生练习”“认知提升练习”……改变了传统你听我讲的培训模式,精心设计的活动练习不仅有趣,还让参训校长像照镜子一样,觉察、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管理方式。
  师德表现为师爱。师爱有三个层次:一是基于主观需要的师爱。教师对学生付出了,但有时学生却感受不到教师的。这正是现实教育中师生冲突的主要根源。二是指向新型关系的师爱。有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自然容易向教师开放,教师的角色自然发生变化,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管理、教育的主人。三是指向生命成长的师爱。当学生看不清自己成长的突破点而教师一清二楚时,就需要创设一套直指学生生命成长的个性化、任务驱动式方案。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准、更高的教育智慧、更高的人格状态。
  师德的根源是师道。如何从师道的高度设计培训,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悟师道、明师道、行师道,师德水平自然就有了高度。这是一个伟大而亟待破局的教育课题。
  教育管理怎样合道
  就是规律,合道就是合规律。然而,现实教育管理中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注重,忽略;注重,忽略;注重,忽略;注重,忽略”……
  合道管理上,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实施的心管理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映照、滋养、去控制心管理3个关键词。所谓映照,就是做好别人成长的镜子,多呈现、少评判;所谓滋养,就是看清并满足他人生命成长当下的需要;所谓去控制,就是着眼于他人真正的生命成长,厘清边界,尊重规则,让他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这3个关键词构建了一种别样的教育管理新秩序。
  对学校而言,西工区教体局的角色不是教练员和裁判员,而是指南针镜子
  西工区教体局将核心业务梳理为5个板块,通过评估将学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学校是5个板块都做得比较好。对于这样的学校,区教体局的工作定位是尽量不打扰,相关业务科室每学期甚至每学年进校调研一次即可,让校长安心、静心、精心办教育。第二类学校是三四个板块做得比较好,一两个板块还比较薄弱。对于这样的学校,区教体局的工作定位是月督导,相关业务科室每学期要进校督导2-3次,甚至每月去一次,用督导的方式促其尽快走向一类学校。第三类学校是一两个板块做得比较好,三四个板块做得不够好。对于这样的学校,区教体局的工作定位是“周跟进”,相关业务科室每周都要进校跟进,支持、帮助学校尽快走向二类、一类学校。
  在西工区教体局局长李艳丽看来,区教体局的角色与职能定位就是服务,除了办学投入服务之外,就是学术、专业服务,做好学校发展的镜子指南针,支持、帮助学校生成教育的自我修复功能,一旦学校生成了这一功能,区教体局就要从学校管理中退出
  有怎样的观念就有怎样的管理。要想让自己的管理合道,必须先让自己的成长合道
  同样是勤勉地做了7年教育局长,为什么有人不仅快速提升了区域教育的办学条件,而且有效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而有人仅仅是改善了硬件,并没有培养出优秀的校长、教师队伍?同样忙碌、同样努力、同样付出,为什么成果却大相径庭?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开会、布置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培训校长与教师……这些对于县域教育局长来说都是常规工作。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还能挤出时间读书,这已经是优秀教育局长了。如果说,做好这些看得见的常规性工作是的话,那么这些优秀教育局长忽略了,这正是从优秀难以走向卓越的秘密所在。
  用一个更通俗的比喻,这里所说的”“,可以看成一个十字:横线是,上面的都是看得见的常规性工作;竖线是,上面有看不见的3个核心内容——教育情怀、教育思想、教育使命。所谓有无相生,有形的卓越成果均来自于无形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教育使命。所以,教育管理者必须首先让自己的成长合道,才能让自己的管理合道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