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语文教师的智慧在于取舍

2019-08-13 08:37阅读:
语文教师的智慧在于取舍
读《相遇语文好课》有感
2019年的春节天气不作美,阴雨绵绵,正是我们这些当教师看书的读书充电最佳时机。我利用整整十天的时间,看完了王益民老师写的《相遇语文好课》,收获颇丰,对语文好课有了全新理解。
课堂是一种“相遇”,与文本、与教学、与教育、与儿童的相遇,是一种精神的际会,其中有无限的美好与别样的风景。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学习时空,是“解决”问题的空间,它不是教师的舞台,更不是师生的“秀场”。但必须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预设的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生动、教学效率较高、师生互动和谐的课都是好课,最重要的要看三点:学生活动充分,智能训练扎实,课堂积累丰富。好的语文课是需要教师用生命把文本、作者、学生、课程标准一起放在心中的,一定是有效的、优质的课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从“问题预设”角度来看,一节好课最重要的有三件事:一是确立教材的重点并能将其“问题”化;二是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学生活动;三是重视在知识的建构中完成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和与唤醒。好语文课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爱意。如何体现爱意?一是读透学生;二是尊重权利;三是善于唤醒;;四是保持倾听,要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要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好语文课的模样是什么?一定是自主性的课,一定是探究性的课,一定是程序性的课,一定是建构性的课,一定是生活性的课。既要重视过程教学,又要重视结论教学既重视教师的讲解,又重视如何去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去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只要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这种课堂就会有效率。好的语文课就必须坚持学生立场,什么是“学生立场”?即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跳一跳能摘桃子”。坚守语文课的“学生立场”,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问题带进课堂,创设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怎样上好语文课?首先要实现课堂生成,要敢于把讲解权、思考权、主动权和评价权还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体验;要重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让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增值。其次是文本解读时,老师要深一点。再深一点;课堂,要离学生近一点,再近一点。文本的解读要有“四种眼光”:作者眼光、读者眼光(重在解构)、教师眼光(发现文本价值)、学生眼光(体验)。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五点:第一,关注课堂没有举手的孩子;第二,开放性的问题才需要讨论。第三,讨论要节奏感;第四,要坚守学科本质和学科方法;第五,教师不妨要“笨”一些。还要确立好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板块,把握好教学节奏,安排好教学过程的详略。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思索,学会分析,学会冷静思考问题,这种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被学”转化为“要学”。
什么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教语文,就是教会学生读书,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语文教学绝不该那么繁杂,就是要求紧扣语言去学习读写,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向他们传授技能,同时根据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情感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种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守住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守住一种文体的特质,守住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舍”,需要“弃”。基于文本、基于学情,基于目标,学什么,取舍重要。这说明了教师的智慧在于筛选,教师的勇气在于取舍。深山小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