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展示”环节的操作

2019-10-19 06:59阅读:
一、何谓展示
展示就是预习或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现,就是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将“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用适当的方式展现、示出,从而检验“先学”的效果。展示绝不是“先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成果的“发表、暴露、提升”。如何让课堂展示成为课堂上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抓手,让课堂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呈现高效,避免出现“为了展示而展示”的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展示一词由“展”和“示”构成,“展”指发展、伸展、展开,他体现着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不断生长,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展”体现着生命无限的和坚强的生机活力。“示”指呈现、表达。这个词含有展示主体试图与特定对象交流、共享,以及期盼回应、关注、鉴赏、评价等内容。(张卓玉,《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因此“示”是手段,“展”是目的,由“示”及“展”是展示的追求。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学生的“示”最终实现学生的“展”,其中的关键是要有交流、共享、争辩、质疑等深层次的回应。(薛红霞语)

二、展示的理念
展示的理念:为思维而教,为运用而学。
新课堂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增强应用,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在课堂的零干扰状态下主动求知,以学促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
三、展示的目标
展示的目标:展示个体智慧,实现
共同成长。
课堂展示,既可以是疑难求助,又可以是对话交流,还可以是质疑对抗,要体现出展示的互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发现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包括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的新发现、新感悟等,体现展示的创生性和必要性,让使展示成为课堂的组成部分,使全体同学共同提升。
四、展示的意义
通过展示达成目标,通过展示实现提升。
让学生通过展示成为“学习的动力、成就感、尊严感的重要源泉”;让展示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自我完善,相互补充,相互启迪”;让“展示构建着真正的同学关系;相互学习、共享、帮助、欣赏、在合作中成长”;也让“展示为教师的有效讲授、点拨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张卓玉)。
五、展示的基本要求
对学生来说:1.大胆,只要有个人的见解,要勇于展示自我,以在同学间表现自己为荣。不怕出错,就怕不说。2.大方、起立迅速,目视前方(视情况而定面向书本、黑板、边板、或本组同学、全班同学),手抬书本,做到“不弯腰、不低头、不乱看”。答完自行坐下,上板动作迅速,讲解时不挡住同学视线,用手作必要指示,大部分时间面向同学。3.大声、咬字清晰,语速适中,发音干脆响亮,做到”不含混、不吞吐、不拉音”。和平时生活谈话语调一致
对教师来说:教师要认真修炼课堂驾驭的内功。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一是选择重点问题作重点讨论,不要平均用力,简单容易的问题一带而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疑点。二是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展示,教师的打断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并且耽误时间。三是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教师应当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给出你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实现你的教学意图。四是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展示的氛围应该悉心“营造”。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展示,会展示”,就要为学生悉心营造一种尊重、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展示”,就需要教师秉承道德的准则,使用“合道德”的方式,保障学生的话语安全和人格安全,在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满强烈的表现欲,让学生体验到展示的愉快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敢于表达出来,展示才能真正成为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
让学生“会展示”,一方面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进行展示,让学生找到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必要的展示技巧,比如利用图表比数字更直观、更形象具体,比如利用表格展示更易于让人对相关的数据产生对比等。所以,在教学过程的展示环节,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营造良好氛围,在诱导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六、展示的形式
在高效课堂中,单纯的说、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再诱人的课堂也会淡然无味,只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才能让平凡的课堂一浪胜过一浪。在展示中,我们常用的展示形式有:
1.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口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这些内容丰富,容量大的内容
2.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其他同学阅读和理解题意和解题过程,比如定理的证明,推理、探究的过程、题例的解答等
3.板演展示:用小黑板或大黑板结合适当的动作进行展示。
4.行为展示:通过表演肢体语言展示,希望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
5.实物模型展示:学习空间图形内容可以提前让学生制作,通过学生的展示、比较,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在展示中,我们常用的展示方法:
1.头脑风暴:组内互问互答——组际交流——师生深度探讨
2.成果发布会:
3.综合演绎:角色朗读或课本剧或评书
4.现场辩论
5.知识竞赛等
展示形式的选择要恰当,要符合主题,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体验。在展示活动中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采取恰当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充分的展示自我。使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真正的变成学生的“群言堂”。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提高。口头展示,要求口头语言简短、灵活、平易、生活化,易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书面展示,书面语言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这就要求语言结构完整规范,讲究条理性,但是时间要求高。
展示的形式对展示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学生展示的主体和范围,是学生个体,还是小组集体,是在小组内,还是全班。一般说来,学生个体所展示的内容都是较有难度的内容,教师抽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来展示这些内容。通过学生用学生性的语言,用学生平时习惯的沟通方式来讲析学习内容,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共同提高。但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个人复述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表达能力。小组集体展示往往是通过表演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让学生受到某一方面的思想教育,让学习小组所有学生就某个道理或某方面必备的素质开动脑筋搜集案例,理清道理,通过表演来说服教育其他学生。这样表演小组本身准备过程中学习了许多知识,又为说服和教育别的学生付出许多努力,自身肯定受到很好的教育。其他小组的学生也通过他们的表演这种即新颖又鲜活的教育形式受到深深的感染和教育,教育教学效果一定很好。也有的小组展示是小组集体合作实验,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展示的范围越小越便于学生知识落实,学生个人在小组内展示就比在全班展示效果好。
七、展示的内容
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都需要“设计”。
展示内容贵在“精”,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在实践教学中,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就让学生分组或自荐按照顺序把学习任务中的内容一个一个都展示出来,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抓住重难点;也有的老师只注重学习任务的展示,认为只要把学习任务中安排的内容完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忽略了课堂内容的适当拓展和延伸。)
哪些题目适合展示?
一是开放性题目;
二是拓展性题目;
三是难疑错题目。
四是探究性的题目
对于需要展示的问题,可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点进行展示:
1.解题过程(应该按照讲解的思路去写,便于其他学生看出问题的实质);
2.解答要点(解题思路和所用公式、定理、技巧和思想方法的提示);
3.解题总结(解题后简要的总结、提炼,提升自己对一类问题的归纳和思考);
4.疑错提示(解决此类问题极易出现的几种常见性错误和容易疏忽的问题)。
它们要突出展示的三大特性:
a问题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展示并不是把导学案上的内容照搬到黑板上,展示应该展示本单元的重难点。而一些内容简单易懂其实展示的必要不大。)
b互动性:针对展示的方式来讲,展示时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流,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等多种形式。
c创生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包括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的新发现、新感悟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体现了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八、展示的要求
在高效课堂中,展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如何进行展示?在此环节中教师是指导着。教师的作用是重点点拨、评价、控制和不重复。
1.展示指导
站姿的要求:发言的学生假如需用板书协助说明观点时,一定要侧身而立,不要挡住旁边同学的视线。
语言的要求:发言时声音要洪亮;语言尽量简洁;节奏不要太快,注意用语文明礼貌,例如:大家请看这一题,请听我讲,我的想法是这样,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有没有同学要补充,对提出建议的同学说谢谢等。
发言顺序:组内发言,由小组长制定。组间展示,一般按照问题的顺序进行,也可由教师根据情况来制定。
2.规范流程、注重模式化操作
在临模初期,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展示习惯,规范展示用语,要求学生对课堂展示模式熟记于心,能按预设的程序有序推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初始阶段能迅速进入角色。保证了课堂的快节奏,高效率。
3.注重细节、引导展示的学生开展互动
如果学生在展示中,只是在说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用“讲”来完成展示的内容,,尤其是新知,教师还是要强调,有些知识学生讲不到的,教师可以装糊涂去问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的讲解更全面,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引导展示的学生在展示时,点其他小组成员完成问题,提出和其他小组进行挑战对抗。(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讲解时所用的语言,讲解的方法,还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讲述情况,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
4.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人都有讲解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每次展示时,各组都是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得落后生得到了冷落,长期下去,他们的成绩会更差,所以讲解时要让落后生也参与。在教学时老师要给每个组定下规距,讲解的人要轮流进行,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课前先分配好讲解的内容,本组学生负责对讲解的人进行指导,尤其是落后生,要教他怎么说,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解的机会,都能够得到锻炼。
我们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展示课堂“三允许”: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
2.展示课堂“四不讲”:即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讲。
3.展示课堂“五转移”:讲明白——悟明白转移;教师提问 —— 学生提问;教师讲解——学生展示;强制性课堂管理 —— 开放式管理;教师演示 —— 学生参与实践。
4.展示课堂“六让”:即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
以上我们在课堂上的做法可以简单的称其为“三、四、五、六”教学行为。
5.展示课堂要求
1)展示者准备要充分,设计好开头语、过渡语、结束语。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念答案。
2)展示者应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站在聚焦处,眼睛环视全体同学,便于展示及听展者倾听。
3)展示前要对上一组展示有总评,简明扼要、评价中肯,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4)展示者要仪态大方、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抑扬顿挫,准确把握展讲时间,忌拖泥带水。
5)展示者可利用电子白板或实物投影等辅助工具,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要有自己的感悟、拓展或生成。
6)展示的重点应是思维过程或方法,展示时小组成员要配合,不冷场,及时补充。
7)其他小组正确指出本组展示的错误时,展示的同学要用同学们易看清的彩色粉笔将自己组的展示内容在黑板上修订。
8)听展者应认真倾听,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填补。
九、展示的层次
1.展示问题解决过程(怎么解决)
2.展示思考过程(为什么会这么想)
3.展示解决过程中的教训、感情、启发(意义构建)
4.接受质疑、批判、否定、进行答辩。
5.鼓励不同解决方法上台展示。
高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课堂状态和收获,掌握学生的层次和理解程度(明白到那个程度基本完成任务,哪些学生部拔高就是教学的失败)教师在呈现问题时,题目的条件和呈现方式,应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使资优学生获得适合其水平的发展。
十、展示的评价
我们的口号是“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通过合作展示会跳跃出学生的灵感,能灿烂出学生的智慧,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也会暴露出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在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陷,以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帮助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展示的效果呢?
1.展示前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
在课改前期,课堂上学生的交流通常是流于形式、走过场,组内交流仅是对对答案,没有实质性的收获,教师对交流的时间很随意,有时两三分钟就会叫“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教师和学习小组分别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让教师明确学生的课堂展示与交流的真正意图,并精心设计好每节课上的展示环节。老师在小组交流时,要留心观察,尤其是对潜能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并多加指导,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看法,学会与人商讨以达成共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后选择最好的方式汇报展现他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或疑惑。只有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汇报展示的时候学生才不会出现东一句、西一句,颠三倒四,不着要领,而其他学生却听得不知所云,只好不停地补充。
2.展示的内容要彰显重点、体现难点。
学生合作展示型的课堂和传统的教师讲解型的课堂相比,学生的学习时间更为珍贵。我记得我校教师在刚使用学案时,有的老师一节课连“问题解决”环节还没有展示完就下课了,更别说问题拓展、规律点拨、课堂练习等环节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展示的内容及环节设计还不够精。在预学案部分已掌握的是不需要展示的,课堂展示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还要及时注意各学习小组长收集到的组员共性感到疑惑的问题,以便在接下来的读议结合、师生释疑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3.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有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表演展示等,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提高。
口头展示,要求口头语言简短、灵活、平易、生活化,易于训练学生的倾诉和倾听能力,尤其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书面展示,书面语言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这就要求语言结构完整规范,讲究条理性。表演展示,是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表达他们需要展示的内容。比如表演课本剧。
4.展示要激活师生互动。
前面讲到交流的时间教师容易把握,但汇报展示的环节,教师常常难以把握时间,虽然在备课时对交流展示时间有计划,但在实际上课时,学生掌握交流展示的具体行为,教师站在一旁,任凭学生没完没了地汇报、补充、评价。下课铃响了,任务没完成,学生一做练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教师自己也觉得好多东西都没讲,只好又把自认为重要的知识再讲一遍,这才觉得心里有底了,塌实了。因此,老师也要积极参加到展示活动中,以便于更好地调控课堂节奏。
5.合作展示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要搬到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浪费时间。
第二,小组合作交流不要流于形式。不要认为每组都必须展示,不要认为展示组的每位同学都要展示。
第三,学生展示后,不要听之任之,不作点评或点评全是客套话。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是只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起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
第四,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的合作交流代替老师的点拨、归纳、总结,学生的分组汇报代替老师的组织教学。
总之,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和环节的设计,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坚持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究,方法让学生去寻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认真落实“以生为本”的新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才能落到实处。董学发博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