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卫功立:像设计师一样做教师

2019-11-15 05:12阅读:
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在其和杰伊·麦克泰格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说:“教师是设计师。该职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精致地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我们也是评估设计师,诊断学生需求以指导我们的教学,使我们自己、我们的学生,以及他人(父母和管理者)能够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之前读拉尔夫·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时,我就深深为泰勒提出的“我们如何确定我们的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是教育教学评价的终极要求。格兰特·威金斯他们也说:“课程、评估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都决定于学生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所以学生是我们的主要客户”。

近日在某学校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而不是备课本,笔者深感欣慰。对课程和教学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客户(学生)的中心地位,“设计课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学习效果”。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备课”时考虑的是尽最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所有的事实资料,而格兰特·威金斯他们说:“良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些新的技术技能,而是为了以目标及其潜在含义为导向,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似乎很努力,在努力完成自己实现准备好的任务单,就像一趟旅行,三天内必须要走完哪些地方,这样的教学在现实中不在少数。然而,指向目标的教学设计如果同样比喻为旅行,那就是每个景点我们去游玩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我们的目标指向是去龙门石窟实地观摩《龙门二十品》,那么我们在规划路线和安排时间上就会有倾斜,而不是被导游赶着走,两个小时必须出门在大门口集中。正如兰特·威金斯他们说:“我们习惯上总是考虑教什么和如何教,但现在必须要挑战自我,首先关注预期学习结果,这样才可能产生合适的教学行为”。

台湾学者汉宝德有本书叫《设计性思考》,其倡导的思维方式对于设计型教师有借鉴意义,笔者多次在不同场合推荐过这本书。设计不是天马星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主张胡思
乱想和打破边界。设计师同样在设计中也会受设计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不能因为挂上“设计”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以任何方式讲授任意主题内容。兰特·威金斯他们说:“我们要遵循国家、州、地区或者机构的标准,他们规定了学生应该知道哪些内容,具备哪些技能”,在国家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了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同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要求和评价标准,每个年段有每个年段的共性目标要求。从今年秋季考试,所有中小学必须使用全国统编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这就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时候的必须遵循。“形式服从于功能”,比如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必须指向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素养,而不是纠结于是不是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是不是采取了小组合作,最好的教学设计应当“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像设计师一样做教师,就必须要在课程开发之前或教学开始之前彻底想清楚用什么内容作为评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清晰判断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呈现。设计充满了创意,笔者个人反对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区域推行一种教学模式,当然模式和基本的教学规范和技术不是一回事,教师只有像设计师一样设计课程和课堂,教育才充满了创意和目标指向,以目标逆向过程,过程才能不断优化。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