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李镇西:教育本来是朴素而简单的事,为什么现在越来越花哨复杂

2020-06-03 08:20阅读:
 “我现在一听说‘创新’二字,头都大了!”最近一位校长和我聊天时这样说。当时他还补充了一句:“我不知道,学校哪有那么多‘创新’!”
  我非常理解他。而且我相信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苦恼,而是许多校长共同的郁闷。
  是呀,教育其实是很朴素的,教书其实是很单纯的。
  可为什么朴素而单纯的事,现在变得越来越花哨和复杂了呢?
   李镇西:教育本来是朴素而简单的事,为什么现在越来越花哨复杂
  七年前我还在做校长的时候,一位领导来我校视察,我陪他转校园。他问我:“李校长,你们学校有什么特色?”我说:“没什么特色啊!”他看了我一眼,好像不太明白我的意思,说:“我到任何一所学校去,校长都会一个劲儿地给我说这个特色那个特色,你们怎么会没有特色呢?”我解释说:“我们学校才办几年,而形成特色是需要长期实践积淀的。再说,我现在也没想那么多的什么特色,就想让我们的老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我呢,认认真真帮助每一个老师成长,就可以了。”
  说实话,当该领导突然问我“特色”时,那一瞬间,我脑海里也闪过一些词语,比如“平民教育”啊,比如“新教育实验”啊,等等。但这些能够说是我校的“特色”吗?难道只有武侯实验中学在搞“平民教育”吗?难道只有我们学校在搞“新教育实验”吗?
   李镇西:教育本来是朴素而简单的事,为什么现在越来越花哨复杂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好教育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就行了。何必要刻意追求什么“特色”呢?
  在这里的语境中,“创新”和“特色”是一回事,都是要求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之类。
  可是,对于基础教育,尤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教育方针是统一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教学制度是统一的,教育教学内容是统一的,课程设置是统一,考试制度是统一的……这些“统一”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庄严规定的。
  作为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这一切“统一”正常而有效地落实。对普通老师而言,教育就那么几件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突发事件、找学生谈心、找学生谈心……哪有那么多的“特色”和“创新”呢?
  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根据本校本地实情创编一些校本课程,这些“特色”和“创新”是很自然的。因此我并不一概反对“特色”,也不绝对反对“创新”——无论“特色”还是“创新”,都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但要求校校有“特色”,天天都“创新”,这做得到吗?
  有“特色”和“创新”当然更好,暂时没有也不要紧,一点都不影响学校的品质。如果在一个学校里,孩子快乐并且有成长,教师有幸福并且有成就,这样的教育不是挺好吗?没有“特色”和“创新”又有什么关系呢?
  巧了,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接到一位校长的电话。他正在奉命写下学年“学校发展计划”。他说:“上面要求的重点就是‘创新’,你是专家,给我提几条建议吧!”
  虽然是铁哥们,可我爱莫能助,提不出任何建议。我给他说了我正在写的短文,他说:“你的这些文章有屁用!”
  这我当然知道的。我很无奈,但我还是要写,我只是不愿沉默而已。
  他又说:“唉,我本来觉得学校工作井井有条,挺好的,可上面不断要求我们要有‘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我就不知道怎么办学了。”
  我搞不懂,为什么要折腾学校?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