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柳袁照: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专责?

2020-07-07 16:41阅读:
柳袁照: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专责?
关于家庭教育,各有各的观点,不同的教育家表述也有差异。兼听则明,我们不妨听听“极端”的意见。胡适之可以算作大教育家了,他对家庭教育的观点“石破天惊”: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母亲。家庭教育的好与差都是“做母亲的专责”,是不是有点“武断”?不过,胡适之也有理由,他说:“因为做父亲的,断不能不出外干事,断不能常常住在家中,所以这教儿子的事情”,你应该是做妈妈的“专责”、“专利”。
胡适之他是以与孩子接触时间为主要标准来定论的,确实有一定道理。胡适之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是有问题的,因为妇女多不识字,做妈妈的也大多是文盲。胡适之提倡女子教育,只有普及了女子教育、提高了女子教育的水平,才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也才能以此提升“儿子们”教育的水平,从而提升整个社会人的水平。胡适之是现代我国最早提倡女子教育的人,那时他似乎还不是为了女子本身,而是为了儿子们的家庭教育。
胡适之这个观点,见他的《论家庭教育》,此文写于他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时,发表于1908年9月的《竞业旬报》上,那年他才17岁。以今日的观点衡量似乎不全面、不完整,在那时已经是“石破天惊”了。时间过了112年,胡适之的理想已经实现了:女子与男子同样接受教育,常常女孩子读书比男孩子还更优秀。女孩子长大成人,做了妈妈,都是高学历的妈妈,那么,现在的家庭教育如何了呢?是不是与当年有了质的改变?问题不那么多多了?
这是胡适之所未曾预料到的:家庭教育问题更大了。家庭教育仍然是孩子成长中一个迫切解决的大问题。有一点似乎还是被胡适之说对了?即:家庭教育主要在妈妈,妈妈读了书,有了知识,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以前不重视教育,对子女放任自流。现在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重视过度。这个过度是从胎教就开始了,过早地进入“教育”,过度地“参与”、“左右”孩子的童年生活。理性过度。对孩子的人生
设计太早、目标太明确、过程太清晰、举措太有力度。忧虑过度。忧虑过度就是焦虑,导致严重焦虑。对孩子的成长、成才给予一定重视,带有一定的压力是正常的,可是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草木皆兵、杞人忧天,却是过分了,这种现象在妈妈身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导致家庭环境紧张。
柳袁照: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专责?
胡适之说出了实质,他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三个至宝:母亲的爱、读书的习惯、怀疑的倾向。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反躬自问:我们真正给了孩子什么?过度的重视、过度的理性、过度的忧虑,怎么不出问题?父母知识再多,有了这三个过度,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父母的知识多少,读多少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关键的是真正明理,现在有些家长,尤其母亲,有了知识,但是不是真正懂教育,她所学的专业与教育学距离甚远,半懂不懂,自以为懂了,最为尴尬了。
家庭教育,要从“为学”和“做人”两方面同时着眼,可是今天的家长往往只着眼于“为学”,况且连怎么“为学”也不是真懂,如何是好呢?“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亲”,所以,“现在要改良家庭教育,第一步便要开办女学堂”。有趣的是,胡适之的妻子江冬秀没有进过学堂,按胡适的观点,她似乎是一个不能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好母亲。事实并不如此,江冬秀字识得不多,可人品还不错,情商也高,子女教育还算成功,虽然子女没有胡适之那么出色。
胡适之关于家庭教育的观点终身未变,坚持己见。其实,可以质疑的,他鼓励人们质疑,包括他自己,他的一套家庭教育主要责任在母亲理论,有的对,有的不对,同样可以质疑。比如,晚年他曾对秘书说过这样一番话:“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错了,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现在已经普及,事实证明不行。按照胡适之的思路,还要进一步限定:娶太太,一定要受过教育专业训练的,尤其是幼儿教育的,才更能胜任母亲的家庭教育职责、义务。是不是如此?请大家讨论、赐教。
2020年6月27日于真水无香台
柳袁照: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专责?
胡适简介
胡适,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49年创办《自由中国》。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大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和《胡适文存》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柳袁照: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专责?
本人亦叫“八子”,或“江南八子”,因而亦可称为“八子的世界”,应该有山有水,有风有云。应该有教育的静谧与教育的行走。应该有教育与诗的旅程。应该有校园与园林合二为一的美妙。是一个虔诚的卑微着的世界,有我们平常人所具有的一切美好。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