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李海林:民办学校的当务之要是办学定位的调整

2020-07-14 08:54阅读:
最近,一些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密集出台,许多民办学校确实感受到了办学的压力。但无论从学校的角度,还是从学校投资人和管理者的角度,现在最关键的不是去述说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多少苦闷,应变的思路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这五件事,可以立刻着手做起来。
目前,民办教育确实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局面,但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还有很多空间可以让我们做点事情。从每一所具体的民办学校而言,我觉得至少以下一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第一,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支持。一方面,在大的政策框架下,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多少还是有点空间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压力等方面的考虑,对民办学校还是有一些具体的考量的。只要我们国家还是坚持分级办学、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地方政府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民办学校发展的。
第二,民办学校此时此刻应该保持低调,不要去刺激任何社会舆论。现在政府的民办教育政策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民办教育的环境正在或者说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已经不同于过去的环境了。近期,有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些不太合适的言论,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只会让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承受更加严重的舆论压力,使民办学校、民办教育处于更加严峻的局面。
第三,民办学校的投资人要马上对学校的财务作出重大调整。一方面对财务预期要适当的降低,另一方面也要对学校的预算进行调整。一方面,恐怕要紧缩投资规模,现在有很多民办学校、民办教育集团正在发展中,这个时候可以放慢一下节奏。另一方面,恐怕也还要做好充足的应变的资金安排。我认为学校财务调整这个事情是民办学校的投资人的当务之急。
第四,有很多业内的人士提出,民办学校要趁这个机会练内功。这是非常正确的。外部环境现在不太理想,而且这些外部环境又还是我们尚不
能加以控制的。那我们就回过头来,在学校的内涵建议方面下功夫。比方说在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校长职业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品牌营销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得更精细化和更专业化一些。我们说,大浪淘沙,大浪退下去之后,可能留在沙滩上的,就是在大浪冲上来的这一段时间内,内功练得最好的人。
第五,要来考虑一下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了。由于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的不确定性给民办教育带来的危机,已经谈论了两年了,但我个人体会民办教育还有另一个潜在的同等严重的危机,就是由于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不清晰,所带来的某种程度上的管理混乱。如果说,前一个危机大家都看到了,但后一个危机,我个人的体会,似乎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我认为,一个行业刚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靠国家的政策。但当这个行业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它的发展就主要不是靠政策,而是靠自己内部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我在这里所说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关系。我觉得民办教育下一步要有大的发展,必须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依循。就我看到的民办学校,凡是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都经受住了风浪的考验,凡是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关系比较紧张的,即使是在政策环境相对比较好的情况下,也办不下去。如果我们真的认为,民办教育现在确实到了比较严峻的时刻,那就应该马上着手调整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关系,使二者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共同抵御风险。
以上这五件事情,我觉得都应该马上着手去做。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当务之要,是办学定位的重大调整。
当下,民办学校最应该做的事是办学定位的重大调整。
民办学校发展今天,大家都在追求高大上:高端、大规模、为上流人士子女服务。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南京这些一线城市的民办学校,现在都要么不办,一办就是高标准建设,高升学率追求,高知名度高竞争力。所以,现在民办学校在许多地方,民办学校确实成为公办学校的有力的竞争者。在上海、杭州、北京、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最好的小学初中都是民办的;在许多地方,公办的初中学校根本就没有办法跟民办学校去竞争。过去,这是我们民办学校尤为自豪的,也确实是值得自豪的。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仅仅是一个民生事项,它同时还是上层建筑。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公办教育承担了一些民办教育可能没有承担也承担不了的国家使命,包括意识形态、教育导向、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甚至社会正义等等。所以,当民办教育发展到影响甚至冲击公办教育承担国家使命的情况下,民办教育是不是有风险?包括社会风险、制度风险、舆论风险,等等。我觉得我们现在要来思考这个问题了。
我觉得,如果只是个别地方是这样,那还没有问题,也不会惊动国家层面来干预这个事情。但如果有趋势表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这种现象,而且成为一种大趋势,那恐怕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要考虑对于自己的政策要进行调整了。如果他们意识到,民办教育这种所谓的优势,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冲击力”,正是由于自己制订的民办教育政策决定的,例如收费政策,例如招生政策,例如教育内容的自主权等等,那他们当然就会从这里入手进行政策调整。我认为,这就是一段时间来,国家连续出台对民办教育的紧缩政策的基本背景。这是一种历史的背景,是一种社会的背景,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趋势,是一种社会的趋势。
面对这种历史的大背景、社会的大背景,我们民办教育更应该从根本上考虑,能不能将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加以调整?当然,接下来的问题是,调整到哪里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句话恐怕说不清楚。
民办学校至少可以有这么四种定位。
第一种,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三高”定位。我称之为“第一名”的定位。要么不办,要办就必须办成本区域的第一名。现在好多民办教育集团、民办学校的宣传都是直奔本区域第一名去的,尤其是新办的学校和资本进入比较多的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必须保证绝对当地第一,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你怎么做到这一点,而且是绝对要做到?要绝对一流的投入,绝对一流的师资,绝对一流的管理。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你必须要有绝对一流的生源。于是你不可避免地要挑生源。这个时候,你就会不可避免地面对社会风险。可以这种说,如果你的办学是建立在必须挑选生源的基础之上的,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你就必然会面对社会风险。那么你就要考虑,你能否在一定区域内,控制这种社会风险?
第二种,不求“第一名”,只要求进入第一方阵。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进入本区域所有学校的前1/3即可。如果这样定位,就会发现生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这个时候,学校的办学风险主要来自管理风险。而学校的社会风险、制度风险、舆论风险都会明显下降。而管理,则是学校可以自控的。也就是说,风险是可以自控的。
第三种,不求“第一名”,也不求“第一方阵”,但求“办学规模”。有些学校不是以它的高投入、高质量、高品牌取胜,而是以规模取胜。这样的民办学校往往是低成本和大众化的。这一类学校也是有发展前景的。这时的办学困难和办学风险主要来自于运营模式。但运营模式不是民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投资人最擅长的吗?民办教育跟公办教育相比,最大的长处就是懂运营,我们就把运营发挥好。从而显出我们的长处和优势。
第四种,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我称之为“个性化办学”。我可能不是当地升学率最高的学校,但是我是本区域最有办学个性的学校。以个性取胜。现在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分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家长,他们的教育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家长的教育需求,在办公教育那里是比较难得到满足的。公办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公共性,它是由公共财政主办的,因此它从根本上来说是普惠性的,是普适性的。目前中国教育的背景下,家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只能通过民办教育来实现。我认为,办满足特定家长群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学校,这是当下民办学校比较有前途的通道。
办学层次的调整

办学条件
办学风险
第一名
学生考试成绩第一
社会支持、生源、师资、管理、投入
社会风险
第一方阵
学生考试成绩区域内1/3
管理、师资、投入、生源、社会支持
管理难度
满足特定家长群的教育需求
家长的细分
师资、管理、生源
师资力量
以规模取胜
成本低、大众化
5000人以上、运营(教育教学之外的项目及运行)
运营模式

民办学校实施个性化办学,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我觉得,在当下形势下,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以满足部分家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为基础,实施个性化办学,可以在相当时间内,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现在有民办学校大约260所。上海常住人口2600万,我认为只要抓住其中百分之十的有特殊教育需求的260万家长,就够上海260所民办学校生存了。
如果我们实施个性化办学,显然,生源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对家长的细分,是民办教育的主办者(包括投资人和管理人)对家长教育需求的细致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办学困难和办学风险,主要是学校办学定位的选择,以及确保师资质量。显然,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我感觉到,民办学校这样的定位,也正是政府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政府这一次持续的、密集的政策调整的导向之所在。
那么,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家长有哪些特殊需求呢?
第一种,国际化教育需求。上海市家长的国际化教育需求,每年大约以5%~8%的速度增长。我们在上海办国际化学校,并不是一定要在上海抢到绝对一流的生源。现在上海办得最好的国际学校,也没有抢到上海最好的生源,但仍然能发展得非常好。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即使我们没有抢到绝对一流的生源,我们也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第二种,领导力培养需求。有部分家长,主要是一些企业家和高知家庭,根本不在乎自己孩子今后大学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根本没有考虑别人今后会不会选择自己的孩子。他们考虑的是,我的孩子今后有没有强健的体魄、高远的见识、坚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是这些我们称之为“领导力”的东西。是这种“选择他人”的能力,是这种“影响他人”的能力。我们满足这些家长的需求,专门办一所以领导力培养见长的学校。这样的办学个性,也许才是真正的“高大上”。
第三种,强烈素质教育需求。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有强烈的素质教育需求。他们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能全面发展,今后能成为一种所谓“有魅力的人”。艺术气质、阳光心态,多才多艺,文武双全,这是他们最看重的。我感觉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这种觉醒,只是找不到一所相对比较集中突出这些特征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就是所谓“以素质教育见长的学校”。
第四种,寄读教育需求。现在有好多家长迫切需要全寄宿。有的是自己管不住孩子,也不会管,有的是工作非常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是家庭有重大变故,一时腾不出手来照顾孩子。这个时候,全寄读的学校成为解决他们当务之急和燃眉之急的需求。一所全寄宿制的学校,一所不但教学生学习,还在一定程度上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责任也承担下来的学校,对这部分家长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多么难得。民办学校解决家长之痛,就一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种,基础知识教学需求。现在超前教学的学校不少,其中尤以民办学校为多。但很少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学校:不超前学习,也不拔高学习,而是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现在中考、高考不是有所谓“高难分题”吗?但这部分题其实是专门为前30%的学生准备的。那能不能反过来,我们主要教剩下来的70%难度的知识。学生学好这70%的知识,今后也都用得上,也一样能够成才。总之,作为民办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有没有需求,能不能满足特定人群的教育需求。照我看来,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所谓好学校,就是特别能满足家长需求的学校。
第六种,特殊教育需求。浙江有个上市教育集团,国际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办得很好。但去年,他们宣布向特殊教育领域开拓。现在我到很多公办、民办学校去听课,发现一个教室里总有一个甚至两个孩子,桌子上面什么书也没有,从头到尾趴在那里睡觉。当我关注他的时候,旁边的孩子就悄悄的告诉我说,他有自闭症。让自闭症孩子随班就读,这既不利于其他孩子的学习,也不利于自闭症孩子的成长。但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又不能够放弃学习。这家上市教育集团,向特殊教育学校进军,从学校经营这个方面来说,肯定是看到了这个方面巨大的教育需求。
我的总结第一,个性化办学是民办教育长期发展的基石; 第二,个性化办学是民办教育在满足家长需要方面的最大优势;
第三,个性化办学也是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期望;
我的结束语第一,当一个行业面对外来压力的时候,行业自身的自行调整恐怕是最重要的一个应对策略,除此之外没有最好的办法。 第二,政策对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对于具体的某一所民办学校而言,关键是抢占民办教育政策调整后应对策略的先机。
第三,任何政策调整历史地看都是暂时的。民办教育中人,要有历史意识。民办教育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2019年,李海林校长曾经在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上进行过主题分享,2020年8月8-9日,李校长再次应邀参加西湖论坛。欢迎参加本次西湖论坛,将近距离的倾听李校长更多关于民办教育的观点。

作者 | 李海林,系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学校管理与教师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曾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上海洋泾中学校长。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