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感恩的力量

2021-11-30 09:36阅读:
生活中有时候会让我遇见一些人和事,让我深刻体会“感恩”的力量。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奉献和回报。
我在一次无意的企业参访过程中,参观了国华纪念中学。当我看到老师播放的视频,看到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因为国华纪念中学的慈善教育而改变命运的故事,我是禁不住泪盈满眶的。
我曾经走入山里的贫困农村,所以知道那里的贫困是我们城市人难以想象的。孩子每天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村里的学校上课,放学再走几个小时回家。中午常常饿着肚子,学校非常简陋,家里更简陋。
“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材因贫困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困而失学,不因贫困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这是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先生开办国华纪念中学的初心。2002年,他一次性捐赠2.65亿元人民币创办国华纪念中学。在当时,那是超过了他一半的身家。这是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的民办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自己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回报社会也是应尽的责任。”杨先生这么说。在中国,有这种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很多,我的学生群里就有很多积极参与公益和扶贫项目的企业家。他们形成一股很强的民间力量,这几年来中国扶贫政策的成功,不得不说是依靠这股很强的民间力量。那种精神让我想起新加坡早年的南大精神。
让我很震撼的是这里的毕业生,截至2020年,国华纪念中学已有毕业生3024人,其中国内完成硕士800人,博士137人,出国深造107人。进入这里的学生,只要有能力继续深造,学校基金会都会继续供他读书。
季校长告诉我说,贫寒学子若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须要克服的不只是物质层面匮乏,他们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自信心。所以当新生入学时,老师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增强学生的信心,不能因为家庭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而自卑,甩掉了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经济和心理包袱,重塑自信,并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当中有人后来成为了工程师、法官、老师、教授,有人创业成立机器人公司,有人返回家乡参与社会企业和扶贫项目。我在和他们交流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传达同样的理念——“学校不仅给我们经济的资助,帮我们完成了高中到研究生的教育,但最重要的是德育,建立了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杨叔叔对我们说:‘取之社会,用于社会,我的财富也是社会给的,因此,我不需要你们任何回报。如果心有余力的话,希望你们以后回馈社会,改善社会存在的问题。’”
我看到一群有感恩之心的年轻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红酒)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