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赵姓历史是如何发展与演变的

2017-03-17 08:35阅读:
赵姓历史是如何发展与演变的

赵汗青

赵氏,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7位,人口约三千二百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左右,发祥地在今山西省,主要代表为天水堂、半部堂、琴鹤堂。
秦朝初期,始皇派赵公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居住在天水。其后代就定居在天水,随后很快就繁衍成当地一大望族。同时,赵王赵迁因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氏推进到今广东、广西。赵氏南迁始于三国之时,由涿郡赵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使赵氏人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赵构建立的南宋,使得赵氏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举繁衍发展。同时,北方的赵氏也在东北三省得到了播迁。自宋朝以后,赵氏遍布全国各地。
在秦汉以前,造父被封于赵城而得赵氏,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这样,在赵国灭亡时,赵氏已分布以辖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氏。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氏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氏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甘肃天水),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迁徙六国贵族之后到关中,赵氏在今陕西又有了新的落脚地点。秦朝,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今广东龙川),后为南海尉,于秦朝末年兼并了桂林、南
海和象三郡,建立了南越国(今广东、广西一带),汉高祖刘邦封其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两省之间一带地区。
汉至宋以前,西汉赵氏在河北的活动区域又有所扩大。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一族。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氏从代又迁居洛阳。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徒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赵光逢、赵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在后蜀为官而在四川成都定居。
到了两宋时期,在公元960年的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氏皇室一直不停地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入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赵氏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下游)。赵氏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之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成为赵氏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南宋初期,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 
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赵德秀与赵德林均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秦王赵德芳有三子。主要在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浙江台州和明州;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金兵把宋徽宗、宋钦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连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虏北去。宋徽宗逝世于五国城。金国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又把宋钦宗迁居到了燕京(今北京)
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匡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的南迁后裔,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后发展在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等。 
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关于宋室及其他宗亲: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
到了明、清时期,明初时政府从山西一带移民至苏鲁豫皖渐,甘肃天水是赵姓最多的人口,其中一支被迫移民至山东长清,后有一支赵氏又从长清南迁至皖豫。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省,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居叶赫(今吉林伊通)满族赵氏者,在满清开国初归清,隶属正黄旗满洲。居丹东岫岩兴隆乡满族赵氏者,隶属正黄旗满洲,其先祖伊尔根觉罗·常明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自京到丹东岫岩地区驻防。居哈达碑乡满族赵氏者,世代官拜撤马罕牛录,隶属镶黄旗满洲,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到丹东岫岩地区买地入籍。
赵氏目前有多支分布在中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