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解决垃圾问题:分类是手段,减量是根本

2019-06-11 04:54阅读:
解决垃圾问题:分类是手段,减量是根本
最近一段时间,“垃圾分类”一词格外火热,上上下下、媒体坊间都在讲“垃圾分类”,大有不搞好“分类”决不收兵的意味。我觉得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只有垃圾分好了类,后端处理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进而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垃圾分类的好处显而易见。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填埋、焚烧、堆肥。如果将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包括:干的、湿的,硬的、软的,有毒的、无毒的,易降解的、不易降解的,等等,处理起来就特别麻烦了,既无法焚烧,也无法堆肥,更无法回收利用,剩下的就只有填埋了。倘若如此,生活垃圾的填埋量则会大的惊人,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且会污染环境,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垃圾无处可埋的窘境。而垃圾分类收集,则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然而,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产生,乃至不产生垃圾。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其处理成本大于其产生的价值,自然就不是什么宝贝了,分明就是令人讨厌的东西。如果我们生活中很少产生垃圾,还会有“垃圾围城”“垃圾围村”之虞吗?自然也就不会大动干戈、劳民伤财地进行各种方式的处理了。
记得小时候,也就是30多年前的农村,当时的人们似乎并没有觉得垃圾有什么不好,生活中也几乎没有塑料袋子、一次性用品之类的东西,家里那些破破烂烂,如穿坏的鞋子、不再使用的玻璃瓶子、无法修补的铁锅等,统统都可以用来换钱——被有效地回收利用了。就连从街巷、院落清扫出来的落叶灰尘也都是尤物,进了厕所、猪圈、沤粪池后,摇身一变就成为了
上好的农家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哩!再看如今,农村的垃圾早已不是从前的垃圾了,其结构成分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或其它类型难以降解的废弃物混杂在一起,弄得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哪儿哪儿都是,臭气熏天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已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了。至于“垃圾围城”现象就更严重了,严重影响到市民的生存环境,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最近,一则“全国酒店一年丢弃香皂40万吨,造成极大浪费”的报道在网上引起热议。报道介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实行,上海市旅游住宿业将不主动提供香皂、牙刷、梳子、剃须刀等一次性物品。
其实,这只是垃圾“任性排放”的冰山一角。想想这么些年,我们随手丢弃的不中意物件、每天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和倒掉的剩饭剩菜有多少?这些变成垃圾的东西又是如何耗费社会处理资源的?或者说给我们的垃圾处理工作造成多大压力,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算不清的账。反过来讲,假如没有这些东西,大家都不用一次性物品,不浪费和随意丢弃东西,垃圾还会有这么多吗?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压根儿就不生产过度包装的产品,流通环节使用的包装材料是可降解的或可以重复使用的,垃圾也就自然围不了城,更围不了村。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几年前笔者在日本考察时发现,他们不仅在垃圾分类投放上极其精细,垃圾处理收到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他们的商品包装是那样的“不施粉黛”,可谓“素雅而不简陋,俭朴而不简单”。比如说一盒礼品茶,装茶的盒子是纸质的,销售时的外包装也只是一个纸袋而已,将来其包装物可作为可回收物来处理,整个过程都会非常简单,既不会造成污染,也不会浪费资源。反观我国的现有状况,产品过度包装问题,快递业惊人耗材问题,“限塑令”形同虚设问题,餐饮业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和餐桌上浪费问题,家中的废旧物品随意丢弃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集聚在一起,就是大问题了,寄希望于通过垃圾处理去摆平,似乎只有将垃圾分好类一切都OK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区,如果每天产生海量的成分如此复杂的垃圾,任凭你怎么分类,处理起来也是压力山大啊!
对于生活垃圾问题,分类只是手段,减量才是根本。源头减量了,分类自然就容易些;垃圾分好类了,有利于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总而言之,推行垃圾分类固然重要,实行源头减量更加势在必行。(董聚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