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以百姓获得感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2020-01-17 12:01阅读:
以百姓获得感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往往是由内而外的,一个获得感满满的人,外在形象一般错不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同样如此,广大市民是这座城池的主人,当从容的脚步,洒脱的身姿、幸福的笑容成为“主人”的日常写照时,这座城市一定是优雅的美丽的暖心的。
党的十九大提出“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对民生工作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性”,即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都紧紧围绕民生二字筹划首都城市建设。市委书记蔡奇则强调,要把“七有”“五性”作为对民生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以为民办实事的成效检验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工作不是轻飘飘的口号,也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要靠细密的“针脚”,一以贯之地将百姓心中的美好愿景“绣”出来。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旗帜上,最终成就了这个世界上最大执政党的千古伟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发展、北京的发展,始终将民生问题摆在第一位。北京民生实事工程已坚持运行30余年,在“年初立军令状、年底交成绩单”的实践循环中,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再到安全宜居,一项项为民承诺如期兑现,实实在在造福了千家万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时代课题,肩负重要职责使命的首都北京,更是把“人”这个关键因素放在中心位置,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完善首都治理体系的主要抓手,聚焦群众诉求,寻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大公约数,让民生改善与城市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从近些年北京之治的实践来看,民生问题的“支点作用”已经凸显。从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到强化12345市民热线回应督办机制;从“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的快速响应百姓需求,到“举一反三,未诉先办”的向前一步、主动作为……伴随城市治理的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北京全市上下形成了把事情往快里办、往实里办、往深里办的工作“惯性”,民意诉求在第一时间落地,使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得以有效衔接,这正是对“为人民服务”时代内涵的深刻把握和生动践行。由此,“接诉即办”不仅入选“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还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央视新闻联播重磅推出。
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民生二字更是最为密集和热门的话题。“两会”作为重要议事平台,代表委员的一大任务就是把政府工作的基层反馈、广大市民的利益诉求带上来。从如何降低老楼加装电梯的门槛、老旧小区停车位怎么有效管理、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如何提升、北京“菜篮子”自给率如何增加,到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是否可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何新举措、政策性住房的建设品质怎样提高,公共文化怎样“开门对接”社会服务……通过代表委员向下“聚焦”进行“全时段观察”,透过“两会”窗口,悉心聆听底层最鲜活的声音,坦诚交流寻求问题的“制度解”,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表达,“从有到优,福利进阶”的路径设计,汇聚成细节充盈的城市治理图景。
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化为乌有,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两会”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的主线,也是包括城市治理者在内的所有为政者的“发力点”。唯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日日新,又日新”,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北京梦想”方能早日实现。(董聚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