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回天有术”见功力,“睡城”焕发新生机

2021-02-23 11:06阅读:
“回天有术”见功力,“睡城”焕发新生机
话说“回天”地区,以前给人的印象可不太好。几年前,一首《感觉身体被掏空》唱出了北京人为生活奔波的心声,其中的“起来征战北五环,我家住在回龙观”,一下子把回龙观推上热搜。
“回天”即回龙观、天通苑的简称。回龙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部,与天通苑一带相连后,组成了北京超级社区。在这片面积6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聚着近90万常住人口,人称“北漂圣地”。据调查统计,“回天地区”职住比只有0.5,即每100个居住人口只有50个工作岗位,而北京其他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职住比则接近甚至大于1,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很多需要到该区域之外从事工作。更何况,这里公共服务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很多人在上学、就医等方面同样要“舍近求远”,天天披星戴月地奔波在路上,使得严重的交通拥堵成为常态,由此“回天”地区被打上“睡城”“堵城”的标签。如何让深受大城市病困扰的“回天”地区找到“回天”之术,成为城市治理中非下决心解决不可的一道考题。
针对区域发展存在的学校少、看病难、交通堵、环境差等突出问题,2018年,北京市启动“回天三年行动计划”。概括地讲,对于“回天”综合治理既要“有道”,更须“有术”。所谓“有道”,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回天”居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所谓“有术”,即在回天地区的优化提升上做到精准施策,围绕百姓的痛点、市政的短板,列出数十项具体任务、上百个实施项目,其中包括:实施公共服务提升攻坚工程,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学难、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等难题;实施交通治理攻坚工程,以大决心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等难题;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攻坚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提升社区品质,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
“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不仅累计投入数百亿元,对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
施配套进行全面升级,而且形成了“党建引领、报到服务、多元共治”等宝贵的治理经验,无论是雨污合流管网改造、违建拆除,还是体育文化公园兴建、养老设施投入运营,“回天有我”成为回天治理的特色品牌,“回天行动计划”大幅度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教育和医疗为例,2018年至今,回天地区新增园所61个,新增学位约1.3万个,并提供1.76个普惠性学位,普惠率近90%。天通苑中苑小学建成移交后由清华附小承办,紫金新干线配套学校引入人大附中建设人大附中昌平学校;投资3250万元,协调育翔小学、清华附小等10所城区优质学校,与回天地区10所学校“手拉手”,开展学校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干部教师培训等方面活动千余次,大大提升了回天地区的办学质量。过去三年间,回天地区持续聚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组建了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清华长庚医院、北大国际医院等牵头的3个综合性医联体,覆盖成员单位22家,这里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回天地区治理成效如何,百姓最有发言权。对大多数普通上班族来说,最理想的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如今的回天地区,由于交通连线成网,公交线路优化,基本实现“有路就有公交”,其中在回龙观和上地软件园之间建成全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打造出一条全新的绿色通勤走廊,加之公园绿地面积也翻了一番,还完成31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覆盖率达100%,从而使得这里的创业氛围越来越好,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其中多为高新技术产业,还有区域性标杆性的产业综合体。就业环境大为改善,让这里的上班族获得感陡升,虽然“事少”是不可能的,但“钱不少、事业好、离家近”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大家最为看重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新一轮回天地区行动计划蓄势待发。据悉,新计划将“跳出回天、治理回天”,加强与三大科学城等周边区域的协同,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效率、人居环境品质和产业发展活力,更好地解决职住平衡问题;将更加聚焦百姓身边事、路边事、旁边事,推进回天地区“城市大脑”建设,利用大数据进行超大型居住区治理,既做到对居民服务精准、精细、精确,实现“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的智能对接,以又“云平台”建立综合管理、主动防控、智慧应用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社区服务的高效运转,让“回天”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对此,我们充满期待!(董聚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