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北京“两区”建设高开高走气势如虹

2021-04-13 13:03阅读:
北京“两区”建设高开高走气势如虹
“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两区”建设风生水起宏图大展。像笔者所居住的海淀区,以《关于促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产业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为蓝本,在科技、金融、人才、电竞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两区”建设方案中的84项任务,已有“海英计划(升级版)”、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等12项任务落地。同时,自留区科技创新片区“人才E+”工作站也于近期正式揭牌成立。在政府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上,有关推进“两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如小米、字节跳动、国铁工贸 、深信服、拟未等13个重点项目已经正式签约,其高开高走的恢宏气势令人振奋、鼓舞。
海淀组团产业发展只能说是北京“两区”建设的生力军之一。自2020年9月肩负起同时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历史重任以来,北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推动“两区”建设,全力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
有识之士认为,“两区”建设是园区开放和产业开放共融共促的自主开放新模式,是北京在新形势下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有益探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独一份”。
推进“两区”建设首先需要政策创新的突破。在前不久举行的北京高精尖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抛”出本市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9个方面的重磅政策,人称“九大新政”,包括: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反向创新”;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面向隐形冠军企业和快速成长型企业,加大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等。
SPAN>
可以说,为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在京华大地上形成汇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北京给出了一茬又一茬的产业支持政策,涉及准入、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科技、数据、协同、监管等方面。据悉,目前北京“两区”建设中涉及的102条金融领域政策已落地43项,落地率近半。根据海淀区最新公布的38项“两区”支持政策,将大力支持科创企业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等基础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对企业新增研发经费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此外,在国际化、知识产权、双创服务、科创基金等方面都有专门的政策安排。对于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最高将给予8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推进“两区”建设离不开相配套的制度保障。制度创新是“两区”建设的灵魂,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统筹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和目标企业清单管理,对于北京引进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首创性项目落地,以及加速实现首都功能定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先行先试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意义重大。为此,北京通过建立“服务管家”工作机制,形成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具体来说,在外资金融机构设立服务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行政审批、配套服务等“一站式”、“一对一”专人服务。从企业名称核准到正式拿到企业执照,往往只需要几个小时。可以说,“第一时间响应”已成为“服务管家”们的座右铭,无论是来华签证、办公用房,还是人才招聘、商务谈判,外资机构拓展业务时遇到的各种麻烦都可以向“管家”求助。朝阳区将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推动重点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便利化。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两区”建设的推动下,一整套从研发到落地生产的疫苗生产体系迅速建立。其中,科兴中维的新冠疫苗生产线不到100天就建成了,实现年产能3亿剂。
“两区”建设以来,北京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双轮驱动的开放新模式日益显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喷涌而出。“两区”建设中,北京还划定了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目标,致力于建设全感知城市、智能网联化城市道路、数字城市管廊,聚集培育数据驱动的未来产业,打造全球贸易数字化新样板。(董聚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